民進黨推動「正名」,開始加大動作。連民國九十三年曾評估「更改名字將造成公司商譽及信譽的負面影響」的中華郵政,也宣布改名為「台灣郵政」。「正名」是否能如陳水扁所言,可彰顯台灣主體性,固令人質疑;但更改名稱後,必須將中華郵政名下的一七八五筆土地及一三八○棟房屋全部變更登記,所需開銷可觀。
再看中油改名「台油」的必需花費:從cis設計,到全國各地加油站全部換新招牌、油罐車及加油器械等重新噴漆;改名之後還得做廣告行銷,耗資至少十幾億;但「正名」就能讓這個企業主體營收利潤升高、繳交國庫財稅增加?更令國際矚目嗎?
政府砸大錢將國營事業改名,只為博取少數獨派歡心;老百姓可不開心,因為政府的錢來自納稅人口袋,在台灣經濟衰敝,民生困苦之際,還認意揮霍納稅人的血汗錢,執政者良心何在?於心何忍?
政府應面對台灣經濟績效不良的事實,而不該以正名轉移焦點,做與振興經濟全然無關更無益的事;執政者應認清台灣的危機,是隨競爭力倒退的被邊緣化;「正名」如在久病之身插刀,非但不能挽救被邊緣化的危機,恐將更快將台灣推向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