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無鹽飲食可能致命,一名八十多歲老太太因意識模糊送急診,檢查發現血中鈉含量極低,原來她已三年未吃鹽巴、醬油。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台灣高血壓學會昨日公布二○一五年新版高血壓指引,新版強調低鹽飲食而非無鹽飲食,國內外研究證實,無鹽飲食反而會增加高血壓風險,提高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及死亡率。
新版的高血壓治療指引也修訂血壓和理想體重建議值;身體質量比值(BMI)從原本的18.5—24.9,放寬至22.5—25,可以稍微胖,對血壓影響不大。
建議每周運動量為每周三到四次,每次至少四十分鐘有氧運動(比以往增加十分鐘),血壓可降低三到七毫米汞柱。
至於血壓值,糖尿病、冠狀動脈心臟、蛋白尿慢性腎病變、服用抗血栓藥物預防中風的心房顫動等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一般民眾要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八十歲以上患者應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以下。
台北榮總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江晨恩指出,少鹽、少油是養生之道,但如果缺鹽,可能危及健康。近幾年來門診經常收治全身倦怠、意識不清的患者,血液檢查發現,血中鈉濃度偏低,幾乎都是不吃鹽惹禍。
這位八十多歲老太太,媳婦希望她健康長壽,三年前改採無鹽飲食,烹調食物時不加鹽巴、醬油,沒想到險些害了婆婆。婦人被送至醫院時猶如植物人,坐在輪椅上全身癱軟、毫無意識。
江晨恩表示,台大一項長達十五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如果每天鈉攝取低於二點三克,反而容易高血壓;國外研究也證實,每天鈉攝取少於二克時,心肌梗塞和死亡的風險會大增。
新版治療指引也特別對女性提出建議。台大心臟科王宗道教授指出,懷孕期婦女不可透過低鹽飲食來控制血壓,高血壓孕婦的血壓應控制在150/100毫米汞柱以下,但是舒張壓不宜在80毫米汞柱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