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第三十四屆行政院文化獎昨日頒獎,行政院長毛治國頒授文化獎章給行政院文化獎得主—詩人余光中、作家齊邦媛、已故建築師漢寶德(家屬代表領取)。過幾天就是齊邦媛生日,現場貴賓齊唱〈生日快樂歌〉,場面溫馨;典禮過後,現場搖身變「簽書會」。
齊邦媛致詞表示,這些年因《巨流河》得了很多獎,其實年輕時最羨慕的是「師鐸獎」,但因隨夫婿到處搬遷,無法累積年資,始終沒得過。她說自己最快樂是工作的時候,「最快樂、最溫暖的工作是教書」。她教書三十七年沒浪費過一小時,教過幾千個學生,暢談文學、人類心靈的歷史…。她強調:「美學最高境界是同情和悲憫」、我們有義務要建造一個更好的世界。一九四九年大斷裂的時代,像她這樣從大陸逃難來台灣的教師成千上萬,都為教育貢獻。
齊邦媛笑稱自己一生多災多難,意外活得這麼長,更沒想到人們所稱的「老年」,正是她開花結果的時候。她原本期待別人能寫那個大時代的故事,但一直等不到,直到八十歲才決定寫《巨流河》。因此得了許多獎,也給很多人希望,可以「八十歲才開始」。
中研院院士王德威則透露,《巨流河》記述女性知識分子,不只有溫柔婉約且壯懷激烈。名導演吳宇森則向齊邦媛表示,希望將《巨流河》拍成史詩型巨片。
詩人余光中說,他一生得過許多文學獎,這是頭一回得到文化獎。余光中以「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著稱,他強調,要詩文並用才能見到一個立體的世界。他說,詩是為自己寫、散文為讀者寫、評論為朋友寫;翻譯則為家人而寫,因為收入穩定較可靠。
昨日頒獎典禮的最大遺憾是建築學者漢寶德已仙逝,文化部長洪孟啟在追憶漢寶德規畫台灣歷史博物館的貢獻時,不禁哽咽。漢寶德女兒漢可凡代表領獎時說,她父親最希望將美育帶到大眾生活,臨終前一個月仍在遺憾自己沒能完成美育使命。她則提醒父親這個重擔不是他一個人能獨力完成,希望由他的學生接續此一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