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南投訊】南投縣竹山鎮克明宮昨天辦理冬令救濟發放白米和紅包,廟方關懷地方弱勢逾二十年,不僅逢年過節贈米助貧,更在善心人士樂捐經費後,發展出待用白米機制,讓弱勢家庭隨時領用,體現助貧但更要救急。
克明宮主委楊非武說,由公所提供弱勢者名單進行物資發放,希望他們能過個好年,也感受社會溫暖;但定期發放,畢竟緩不濟急,決定開放讓面臨斷炊的急難家庭領取,這樣的行動早在「待用」名詞流行前就開始,至少持續十年了。
每到過年前夕,克明宮就將善士們的捐款和物資換成白米,發放給鎮內低收入戶民眾,二十多年來從未間斷,近萬戶的弱勢家庭因此受惠,而廟方平時更像「及時雨」般隨時援助,更令他們感動。
高齡八十二歲的王姓居民說,因獨居年紀又大,難免會遇到困難,有時里長或鄰居幫忙通報,廟方就馬上幫忙;中央里曾姓里民說,住家與克明宮有段距離,但廟方不分村里都會伸出援手,讓人很感恩。
竹山鎮長黃丹怡則說,克明宮不僅進行定期或急難救濟,也開辦免費課後輔導,公所也派員給予協助,以行動支持。楊非武說,因為善心人士的慷慨解囊,才有待用白米能夠助貧救急,基於互信,領取不用出示證明,讓援助更及時快速,民眾若發現有急難救助對象也歡迎通報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