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有錢,再捐錢?不,「即使是小錢,也能幫到人。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積德不積財。」美國《時代》雜誌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陳樹菊說,賣菜捐款不會停,直到活在世上的最後一天。
「我當年是年紀最小的菜販,了解賺錢的辛苦。我從一個不懂事的人開始賺錢,從一個不會理財的人開始理財,就是拼命去學。」十三歲沒有媽媽的陳樹菊有五個兄弟妹要養,還要照顧爸爸,扛起家計做生意唯有靠用眼睛去學,用腦袋去摸索:「我不會用秤,只好去請教左右鄰居這樣怎麼秤?」
陳樹菊始終在動腦筋,尋找增加收入的方式。有一天發現辣椒可能在採收時受了潮,很多外皮已出現一些黏黏的東西,辣椒皮也開始變薄。這些辣椒雖然沒有爛,但是不受客人歡迎,以往下場就是丟掉。「真可惜!這些可都是花錢買來的東西,又沒有壞,真浪費!」陳樹菊忽然想起來,曾有餐廳的人要買辣椒乾,可是沒貨,生意沒做成。「趁著中午日頭正大,我將快壞掉的辣椒揀出來,放在太陽下曬;兩三天後,就變成了黑黑紅紅的辣椒乾。」
陳樹菊參考別人的攤位擺設,試著找出最吸引顧客的排列組合。後來進的菜色愈來愈多,原來的攤位擺不下,於是去訂了一些高高低低的貨架,將攤架弄成階梯式來增加面積,一個攤位擴充成三個連成一片的攤位,試著慢慢把生意做大。「我去接觸更多的客人,想辦法擴大範圍接生意,最好是能接到長期供貨的訂單。」
因為,真的窮怕了!真的想賺錢行善。
菜攤邊的人生哲理
◆「即使是小錢,也能幫到人」、「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積德不積財」,打破「等到有錢,再捐錢」的習慣。
◆每個人都有能力,也有機會助人,即使只是小小一塊錢。
◆錢,要給有需要的人才有用。
◆拿錢去幫助人,其實自己收穫很大。那種快樂的感覺,很平靜,是從內心裡發出的快樂。
◆大家都可以做,捨得與不捨得而已;只要有心,一定能做到。
◆做生意時打起全副精神,拿出最好、最漂亮的菜來給客人,身上的痠痛、疲勞,全都會忘記,這是做生意的「誠意」。
◆龜毛,是在建立商譽和信用。
◆做生意五十年,作風始終一樣:不巴結客人,不應酬客人,但一定實話實說,一定講信用。
◆認定的事情,即使被打、被兇、被威脅,也不會輕易屈服。
◆「食物」是很寶貴的。
◆因為碰到不好的人反而激發鬥志與骨氣、強化耐力、增進智慧、磨練心智。
◆改變命運的人就是最大的恩人,應該要謝謝他們對自己不好。
◆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忍」。生活環境困苦,別人對自己不好,可以一忍百忍,在忍耐中成長。
◆生命最好的方式,就是完成想要完成的事,然後在工作中倒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