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焦點 返鄉大遷徙 努力變身嘉年華 |2015.02.07 語音朗讀 113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剛從廣州東站上車的旅客在列車車廂內擺放行李。(圖/新華社) 廣西南寧市南寧火車站,小女孩幫父母照顧弟弟和行李。(圖/新華社) 哈爾濱火車站的列車,旅客向窗外張望。(圖/新華社) 北京西站,旅客等待檢票進站。(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傳統節氣「立春」是中國大陸春運開啟的第一天。過去「一票難求」、「旅途艱辛」、「為了回家脫層皮」的狀況,如今隨著交通工具演進、網路發達、社會競爭改變工作本質,二○一五年的這場「返鄉大遷徙」已經悄悄質變。 從交通工具的演進來說,遠嫁新疆的四十五歲甘肅婦人馬咱力克日前回到家鄉,回程時弟弟王偉就為她買了一張蘭州至烏魯木齊的高鐵票,王偉跟中新社記者說,姐姐小時候遠赴新疆打工,在新疆結婚成家,因為經濟不甚寬裕,常常都是兩到三年才能回一次娘家。去年十二月底,中國大陸第一條橫越甘肅、青海、新疆三省,跨越高原和戈壁荒漠的蘭新高鐵全線開通,讓馬咱力克二十四小時的路程,只花十二小時就到了。 另一方面,有錢的民眾回家時的選擇也更多。新華社記者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就看到愈來愈多的商務旅客選擇搭機返鄉。一位家住廣西南寧的張女士帶著九歲的兒子打算晚上睡在候機室,準備等第二天一早七點半的飛機。 另一位四川宜賓人胡光琴和兒子、侄子在海寧皮革城開小吃店,臨時決定回家,想著火車票一定不好買,就在網路上直接買了三張打折機票。「每張飛機票七百多元,還可以承受,就是到成都後還要轉車到宜賓有點周折。」胡光琴說。 社交網站 加入春運 目前中國大陸手機、網路已慢慢普及,除了改變經濟與社會的面貌,也試圖改變沉重的春運。去年年底時,一些社交網站就開始流行「互助回家」,今年春運前夕,一項名為「二○一五年春節百城車友互助回家」的活動正在升溫,一個名為「車輪」的App有上千萬名車友註冊,而且不到一星期,「百城車友互助回家」活動已有六萬多人次報名。 新華社記者在「車輪」上看到「北京回保定」、「上海回鹽城」、「成都回資陽」等八十人的社群都即將額滿。據該運營團隊成員說,這個「互助回家」活動透過返鄉車友曬路線、組建小分隊,還有駐地車友設驛站、提供沿途幫助,甚至找企業贊助安檢、保險和汽油,「希望它能成為一次返鄉『嘉年華』。」 除此之外,在公共運輸上,因為多了網路與3C產品,民眾可以「提前購票,到點候車」,杭州九堡客運中心食品店二十六歲的店員陳肖鈺就說︰「今天生意和以往差不多。」但是,杭州城站火車站、杭州東站、杭州九堡客運中心站在進入春運期時,售票大廳的人流和平時相差不多,等車的月台雖人潮較多,但可以維持井然秩序。 「以前有綠皮車時,車廂裡擠滿了人。每個乘務員手拿一根木棍,把乘客推上車。」杭州客運段蘭杭車隊副隊長俞國妹說,當時只有鐵路運輸、人潮擁擠,不得不這麼做。在太原南站服務二十五年的李靜說,她曾以平均二十一秒售出一張票的速度,得到「售票狀元」封號。然而,再快也趕不上人潮的聚集速度。 如今,隨著運輸工具進步,人的素質也慢慢提升。參與春運近二十年的太原南站客運車間書記羅振華說,春運最大的變化就是從「要我服務」變成「我要服務」。 前一篇文章 鄉愁背後 感慨社會變遷 下一篇文章 農曆新年 我不一定回家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何處不交朋友】 謝謝良醫2025.08.1103智利佛光山 祝福寶寶平安成長2025.08.1204【閃文集】黃金杯2025.08.1205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6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7社論--許倬雲院士的悲願2025.08.1308【論愛談情】把愛說出口2025.08.1209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10盧秀燕訪澳 倡星雲大師五和2025.08.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見證西夏王朝 融入佛教信仰【考古的故事】西夏陵 承唐仿宋的帝陵遺址朝向綠色低碳轉型【文創之旅】尋古訪今遊邯鄲太極之城 健體養心 去除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