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天野
歲末年初,亞州二○一四年眾年度漢字紛紛出爐。仔細考究這些年度漢字,真的很有意思。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是一本專門研究漢字的書籍,我們不妨也以這種方式來解析一下這些年度漢字吧!
●台灣——
「黑」:不僅是顏色
由於「黑心油」等食安事件的持續發酵,「黑」字一路過關斬將,榮登台灣二○一四年度漢字。
「黑」這個字大家非常熟悉,它的含義很豐富,不單單指顏色,黑還可以指代夜晚,可以表示昏暗,可以代表祕密,也可以說壞,還可以象徵反動。
它可以是黑龍江省的簡稱,可以是古代國名黑齒國,也可以是姓氏(當姓時有讀墨、賀、黑)。
黑還是一個時髦的網絡用語呢,利用網絡知識對別人或網站進攻叫「黑」;對於不喜歡人物的批判被稱作「X黑」,「X」代表人物名稱。
●中國大陸和香港——
「法」:與神獸有關
二○一四年中國大陸和香港年度漢字都是「法」,提醒民主要能向前發展必須基於「法」,法治支撐社會秩序,無法則亂。
原來「法」古代寫作「灋」,這是個會意字。
「從水」,表示法律、法度,意為公平如水的表面;「從廌( )」,即獬廌,也叫獬豸、解豸、任法獸,乃神話傳說中的一種似羊似牛似鹿的神獸。據說,牠能辨別曲直,在審理案件時,牠能用角去觸撞理屈者。
所以東漢許慎《說文》裡說:「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會意。」祖先造字可謂煞費苦心,一個字道盡了「法」的真諦,值得我們深思啊!
●兩岸年度漢字——
「轉」:本義是運輸
「轉」字高票當選二○一四海峽兩岸年度漢字,意為過去的一年兩岸都目睹巨大變化,期待新的一年能夠「轉」好運。
「轉」是一個形聲字,「從車,專聲。」轉運要用車,故從車。所以其本義就是轉運,《說文》說:「轉,運也。」
轉有二個讀音。讀 ,有三重意思:
一是表旋動,改變方向、位置或情勢,如旋轉、轉動。
二是表不是直接的,中間要經過別的人或地方,如轉告、轉手。
三是一個不常見的詞——「轉文」,指說話時故意用文言,賣弄口才辭藻,以顯示自己有學問。這詞是北方方言,現在一般寫作「拽文」,意思一樣。
讀四聲 ,也有兩重意思,一是表旋,繞,繞著某點或某物移動,如打轉、轉圈子;二是量詞。繞一圈叫繞一轉。
●日本——
「稅」:也是一個姓氏
二○一四年日本消費稅率從百分之五提升到百分之八,因而其年度漢字是「稅」。
「稅」也是一個形聲字,從「禾」,「兌」聲,最早的意思是田賦,徵收的農產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租子。
歷史上有過一個大名鼎鼎的魯國初稅畝,就是諸侯國承認私田,對其收取田賦。看來春秋時期稅、租、賦還基本是一碼事。
那麼,這三者是什麼時候開始不同的呢?西漢人史游寫的〈急就篇〉裡講:「斂財曰賦,斂谷曰稅,田稅曰租。」可見至少到西漢時,這三者已有所區別。
有趣的是,稅還是一個古老的姓氏。據「稅」姓人說,他們的祖先原姓「梁」,是秦國的家相,同是伯益後裔,秦朝滅亡後,為避禍逃入四川,改姓「稅」了。
●馬來西亞——
「航」:原來是竹排
馬來西亞二○一四年發生兩起重大空難,所以他們的年度漢字是「航」。
「航」是個常用字,但很少人知道它本義居然是竹排。航從「舟」,從「亢」,亢也是其聲部。
亢意為管子,多指中空的毛竹或蘆葦竿子。「舟」和「亢」聯合起來組成的「航」,其實就是用多根同等長度的毛竹或蘆葦竿子併聯做成的水上交通工具,也就是竹排或蘆葦筏子。
古代「航」這種交通工具還有一個專有名詞——「方舟」。一直以來,對《聖經》裡所說的「諾亞方舟」感到很神祕,說到底原來就是竹排,竹排可不就是方形的船嗎?
●新加坡——
「亂」:樂曲最後一章
新加坡人很關心國際局勢視角,他們選的是「亂」字。
「亂」是個會意字,其金文字形就像上下兩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亂的絲,其本義就是理絲。既可以當做動詞,也可當做名詞、形容詞和副詞,在《漢語大字典》裡有十九個含義,還真是夠「亂」的,而且大都是貶義;唯有個中性詞,是指古代樂曲的最後一章或辭賦篇末總括全篇要旨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