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牽引 關於自由的童話

文/哈芬納、 許匹茲巴特 譯/姬健梅 |2015.02.01
1196觀看次
字級

文/哈芬納、 許匹茲巴特 譯/姬健梅

想像你剛剛橫越了一座深谷。谷深大約七十公尺,要越過深谷,必須從一座搖搖晃晃的木橋上走過。這座木橋由木板連接而成,就像你在電影《魔宮傳奇》裡看過的那一種。現在請繼續想像,你在橋的盡頭遇見一位陌生人。在這一刻,你會覺得對方更有吸引力,比起你只是在賣香腸的小吃攤旁遇見對方。

心理學家唐納.達頓(Donald G. Dutton)和亞瑟.阿隆(Arthur P. Aron)就是以這個實驗而在學界成名。一九七三年夏天,他們讓男性受試者從這樣一座吊橋上走過。這座吊橋位於溫哥華附近,寬一點五公尺,長一百五十公尺,搖搖晃晃地帶著行人橫越一座令人屏息的深谷。一個漂亮的大學女生等在橋的盡頭。她當然不是湊巧站在那裡,而是受雇於那兩名心理學家,來參與這個實驗。

那名大學女生向所有剛剛過橋的男性攀談,由於剛剛過橋,他們的腎上腺素含量特別高。她告訴他們她正在寫一篇有關當地風景名勝的報導,想請教他們幾個問題。接下來是這個實驗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位漂亮的大學女生把一張紙條遞給這些血液裡還充滿腎上腺素的男性,上面寫著她名字和電話號碼,她用的名字是葛洛莉雅。如果他們想更進一步得知有關這篇報導的事,可以打電話給她。

不久之後,同一名女子不再站在吊橋盡頭,而在附近稍遠處的公園裡。在那裡,過橋的事已經過了好一會兒。她向路過的男性說了同樣的故事,最後同樣給了他們她的名片,這一次她用的名字是朵娜。在那之後幾天,二十五名男子當中有十三名打電話給葛洛莉雅,朵娜則只接到七通電話!這個結果在那兩位科學家預料之中。

這個有名的吊橋實驗支持了他們的假說。自豪的雄性生物血液中充滿腎上腺素,由於穿越吊橋的英勇經歷而被激勵,身體處於激動狀態。這個狀態明顯源自先前通過危險吊橋的經歷。但他們沒把這種亢奮狀態歸之於真正的引發者,而歸之於那個漂亮的大學女生。心理學家稱這種現象為「歸因謬誤」。也就是說,那些男子不自覺地以為是那個漂亮的大學女生使得他們感到興奮、心跳加速、膝蓋顫抖,而不是那座吊橋。

這種「歸因謬誤」證明了我們的思考是多麼不自由。我們感覺到自己的情緒,不由自主地按照情緒來行事,卻不知道是什麼引發了我們的情緒。所以,如果你認識了某個人,覺得他很有吸引力,那你就不該邀他去一家乏味的餐廳,而應該邀他一起去看一部懸疑緊張的驚悚片,一起去坐雲霄飛車,或是去攀岩。對方自然而然會以為是你特別令他興奮。

(摘自《不要想藍色大象》,平安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哈芬納(Thorsten Havener)

德國最著名的讀心大師。首部著作《我知道你在想什麼》,分享「讀心」的祕訣,不但被翻譯成十五種語言,更在德國、日本創下超過八十萬冊的驚人銷量!其後出版的《不要想藍色大象》、《想著你想要的》等也都一樣成為炙手可熱的暢銷書。

許匹茲巴特(Michael Spitzbart)

德國醫學博士,是知名的預防醫學專家。他認為藥物往往只能治療症狀,卻無法根除病因,因此他試圖從根源上著手,而他所提倡的軟性治療方式對於心理壓力、過勞、慢性疲勞等等特別具有成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