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鼓勵媒體關注公益慈善訊息,表揚新聞工作者對公益事件所付出的心力,曾入圍第一屆「金輪獎」的黃瑩八年來訪問了三百多個公益團體,獲得「最佳公益新聞主持人獎」及「金鷹獎」。
今年再度投入本屆「金輪獎」選拔,是因為黃瑩去年認識了「桃園少年之家—大改樂團」親自到桃園採訪,感人故事的背後有更多正能量和啟發,之後又出席了BigChange大改樂團公益微電影及「扶輪公益網」發表會,幾位扶輪前輩異口同聲鼓勵黃瑩參賽,點燃了她的公益鬥魂,「我開始蒐集資訊,進行彙整、採訪收音、邀請來賓並與其溝通訪談主題。」
錄音當天準備的資料太多,不僅採訪不完,也剪輯的很辛苦,黃瑩一個人在錄音室盯著螢幕,右手抓著滑鼠操控電腦,時間不知不覺已過了晚餐時間,「肚子咕魯咕魯叫,整層樓一眼望去只有總控室的燈還亮著,眼睛疲勞到像兔子的紅眼球,腰痠到直不起來,」疲憊地趴在播音台小歇一下,揉揉眼睛繼續未完成的工作,離開錄音室走向空盪盪的停車場,一陣冷風襲來,看著手錶已是平常準備上床的時間。開車回家的路上,試圖找家餐廳吃飯,但夜已深,四處都已打烊,只能在7-11買個便當簡單果腹,黃瑩帶著一點小小的成就感和疲憊的身子回家…。黃瑩說,每一位扶輪社友不僅因為「參與扶輪而改變人生」,也大大的改變了台灣社福資源,讓每一個弱勢的需要在「扶輪公益網」上被看見、被關懷、被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