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化石 鱷化石

文與圖/王良傑、陳志鵬 |2015.01.22
1650觀看次
字級
左方是白色的現生凱門鱷標本,右方為褐色的台灣古鱷化石,咬一口包你掉牙。 圖/王良傑、陳志鵬
觀察現生鱷的上顎骨,從齒槽可以算出一口約八十顆牙齒。 圖/王良傑、陳志鵬
眼鏡凱門鱷雖歸類為短吻鱷家族,但還是比孩童的嘴巴凸出。 圖/王良傑、陳志鵬

文與圖/王良傑、陳志鵬

鱷魚是爬行動物,不是魚,也不是兩棲類動物。很多人誤以為鱷是恐龍的近親,其實鱷與恐龍同屬祖龍類的遠親,而僅有鳥類被證實是恐龍的後代。目前全世界的鱷魚約有二十三種,一般分成鱷科、恆河鱷科及短吻鱷科等三大類,其中,恆河鱷為了捕食魚類,經過長期演化,吻部變得很長,所以又稱為「長吻鱷」或「食魚鱷」,現代僅存恆河鱷和馬來鱷。

台灣本島出土的最古老鱷化石,是在台南菜寮溪所發現的,年代距今約九十萬年前至四十五萬年前,研判是長吻鱷家族的成員,可惜已經絕種。

鱷化石雖從地層中掉落到溪裡偶然被撿到,但多為零散的牙齒、部分齒槽和背鱗板,看不到重要的特徵或全貌,因為無法完整的出土,造成鑑定上的困難。學者一直很努力尋找牠們死後被埋藏的地層,但是除了「潘氏澎湖鱷」化石是直接在澎湖縣原地層出土外,其他地區並沒有進一步發現。

鱷魚是肉食性動物,滿口牙都是同形態的錐型齒,主要用來狠狠的咬住獵物,將獵物拖下水活活溺死後吃掉,所以牠們不像人類一樣,還有切與磨等不同功能的門齒與臼齒,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鱷魚不只是咬住獵物,咬合力還很大,甚至能把成人的手臂咬斷!

鱷魚的牙齒依種類不同,一口約有五十至一百顆牙齒,掉了還會再長,以免無法進食而死亡,而人類若是掉了牙,就只能裝假牙了。

可不要小看一小顆鱷牙齒化石,有些種類可以推算出體長,例如,若牙齒為體長的百分之一,表示一公分的鱷齒,體長就有一公尺。《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的巨鱷長為六點一九公尺;有文獻曾記錄灣鱷體長達八點六公尺;也有學者根據化石,推算生前曾長達九點二六公尺的鱷。就現代的馬來長吻鱷來看,成鱷體長一般約在三至五公尺左右,但吊起來仍遠比籃球選手還高呢!

鱷魚的背部皮下,藏著一塊塊鱗板,是由真皮層所形成的皮骨板,和骨頭並不相同,但因為含有石灰成分而變得堅硬,死後能形成化石。這種表面布滿坑洞的背鱗板化石,感覺像一片片可口的餅乾,但不論它是化石或現生標本,都是堅硬無比,連子彈都未必穿得過,咬一口包你掉牙。

編按:

貝殼、鯊、鯨……這些在台灣挖掘出的化石,證明台灣以前真的在海底!藉由化石,我們可以了解古代動植物的樣子、環境的演變,並推斷出地層形成的年代喔!什麼是化石呢?簡單地說,就是古代生物留下來的痕跡或死後的遺體,在特定的條件下石化的東西。

台南市自然史暨化石研究協會理事長王良傑,投入化石發掘和研究二十多年,採集數量超過八萬件,是全台灣擁有最多化石的收藏家與研究者。本版特邀請王良傑和高雄仕隆國小陳志鵬老師,共同撰寫「台灣的化石」專欄,希望大家對曾在台灣現蹤的生物有所了解,也更認識我們這片土地的美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