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居蘭嶼島上的達悟人,和加拿大的因紐特人有許多相似的特點:他們的族群名稱「Tao」和「Inuit」,都是「人」的意思;他們的族群人數極少,且都分布在國境邊緣;自然條件惡劣,但各自有適應環境的獨特生存方式及文化傳統。
因紐特人生活在冰天雪地的極區,以狩獵和捕魚維生,能將獵取到的海豹或鯨魚身上所有部位都製成可用物品。他們對冰雪有極豐富的知識,甚至可分辨出七、八種不同形狀的雪。
對於海洋及海中生物有極豐富知識的達悟族人,則擅長航海和捕魚,可辨識數百種魚類,也有極其精緻的食魚文化,其中飛魚是最重要的食物與文化象徵。
與自然永續共存:
達悟人在每年三至六月飛魚季期間,只捕捉同年十月十五日「飛魚終食祭」之前足夠食用的數量,對於其他魚類的捕撈,無論是大小或季節,也都有嚴格規定,以期待年年豐收。因紐特人獵得海豹或鯨魚後,也充分利用獵物身上所有部位,作為食物、衣飾、燃料、工具等,物盡其用。
因地制宜的居所:
達悟人配合蘭嶼天氣型態,以石塊、木頭、茅草為建材蓋成的半穴居,不但冬暖夏涼,更可有效避免颱風或東北季風侵襲。生活在極地的因紐特人則以寒風吹積而成的雪塊,運用精湛的建築技術,在零下數十度的極區,堆砌成堅固、溫暖舒適的圓頂雪屋。
轉載自《福爾摩沙大百科》
●達悟族(Tao, Taiwan)
分布地點:台東縣蘭嶼鄉
人口總數:三三○○人
主要食源:飛魚、芋頭
文化特色:鬥歌、髮舞、半穴居
族群象徵:飛魚、丁字褲、獨木舟
●因紐特人(Inuit, Canada)
分布地點: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島
人口總數:四一○○○人
主要食源:海豹、鯨魚
文化特色:鬥歌、海豹祭、雪屋
族群象徵:鯨魚、北極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