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拒收病患的新聞時有所聞,院方的藉口就都是沒有病床,真的是沒有病床?還是醫院被當成了飯店,內部管理出了問題?醫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當然不能視如飯店,但偏偏就是有人把醫院當飯店,而且還是醫院的人。
筆者幼子曾因疑似腸病毒而被縣立醫院緊急轉送台北某大型教學醫院,當時被告之暫無病床,只見急診室外的觀察區,滿是等待病床的急診病患,有掛點滴的,還有掛呼吸器的。
後來犬子被急診醫師「判定」是腸病毒,因為腸病毒屬需要通報的重症,所以馬上安排轉入小兒加護病房。第二天,經會診病情穩定,沒有異常情形,便轉往「特殊」隔離病房(醫院內部護理人員的說法),這裡不但電視、冰箱和沙發等設施一應俱全,而且連親屬陪護的摺疊床也有兩張,說這間自成格局的隔離病房像飯店房間,一點也不誇張。
就這樣一住六天,期間只有住院醫師每日固定查房、護理人員按時送藥換點滴,連我們都看得出來,其實小兒的病情已無大礙(後來也確診並非腸病毒),但醫院方面不知是故意還是有其他原因,就是沒有要我們辦出院或轉往一般病房的意思。
直到我們覺得這樣住下去心不安,向護理站提出要求,他們才草草辦理了出院手續,當然因為「疏失」的責任在他們,而且他們也已經以腸病毒向上通報,所以最後的病歷有些模稜兩可,目的當然是為了向健保局申領高額的病房開支,因為如果轉嫁到病患頭上於情不合,病患當然無法接受。
現在每每看到醫院以沒有病床為由拒收病患,就讓我很感嘆,如果醫院加強內部控管,不要「慷慨」地把病房當飯店,確實作到醫療資源合理分配及避免浪費、閒置,使之發揮最大功效,還會再發生急診或重症病患找不到病床的現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