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裡的閩南語】 「烊」是熔化金屬

文/陳俊明 |2015.01.16
3469觀看次
字級

文/陳俊明

「烊」字之於佛經裡頭,大多與「銅」組合而成「烊銅」,古代的「銅」泛指任何金屬,「烊銅」便是熔化一切金屬。

東晉安帝義熙七年(西元411年)佛陀跋陀羅翻譯《佛說觀佛三昧海經》便提到「烊銅」三次,例如:「獄卒羅剎以鉗磔口,飲以烊銅,飲烊銅已迷悶躄地。」此段經文的前提是佛陀解說十八飲銅地獄之殘酷與至苦至痛情形。

接著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西元524年)菩提流支翻譯《佛說佛名經》有:「吞噉鐵丸烊銅,灌口地獄,五內消爛,罪報懺悔。」同樣強調灌口地獄,罪報極度可畏,犯者應及時懺悔。

在CBETA所蒐集《大正藏》、《嘉興藏》等五種佛教電子檔共出現了九十一次的「烊銅」紀錄,大多用於懺悔法與戒律儀,目的在解釋:倘若一旦果報在「烊銅地獄」,則是既殘酷又無間斷的恐怖,如《慈悲道場懺法》(又名《梁皇寶懺》)就用了九次;如《沙彌律儀要略述義》則用了十次,此為明末清初弘贊所作,距今約三百五十年前,「烊」字在當時仍為熔化金屬的主要用詞,然而入清之後,「烊」字就逐漸在中國各地大部分的口語中消失。

這導致現代普通話就熔化物體一事早已不使用「烊」字,而直接用「熔化」金銀銅鐵,或「溶化」糖、冰淇淋來表達;又「烊」字在當代又增加了一個詞彙「打烊」,是指店家下班休息了,以致現代話的「烊」字已跳脫熔化金屬的原意甚遠。

然而,當代閩南語裡頭由於沒有「熔」與「溶」字,仍舊廣泛使用「烊」字,此固然與古代言「烊銅」一般無誤,但若說冰淇淋溶掉了,閩南語還是說「烊去了」,已不僅熔化金屬,更泛指熔(溶)化一切物質。至於「烊」的閩南語注音是(ㄧㄨㄩ2)二聲,國際音標為(i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