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收有全球最多甲骨文,身為甲骨文專家的館主任李宗焜近年發想出一款甲骨文馬克杯,由於杯上甲骨文卜辭問的是「這年會不會有好收成」,深富過年意涵,已成跨年好禮。
「我想另外『造神』!」李宗焜笑說,一般人從小在教科書等看到的甲骨文,是館內藏品龜腹甲卜辭「丙」069,甲上卜辭是問辛酉這一天可否戰勝另一國。但這幅卜辭用字因多指特定人名、國名,早已成死字,不像甲骨文馬克杯印的帶填硃卜辭龜腹甲字樣至今可用。
李宗焜解釋,目前發現的甲骨文全來自商朝都城遺址殷墟,商朝王族喜愛卜卦,由卜人在龜甲等甲骨刻上卜辭,卜問時在甲上鑽洞加熱,再視龜甲裂痕「卜兆」解讀。為搭配甲骨文馬克杯上這套被視為吉兆的卜辭,李宗焜還精挑鶯歌陶瓷廠一款杯口圓、杯底方(天圓地方)的瓷杯,手把採如意形,吉祥味十足。
許多商朝甲骨因年代久遠四散,須重新拼起,李宗焜也據此發展出甲骨拼圖,深受歐美人士歡迎。他認為,古代漢字可開發空間很大,尤其是「會意」字,比楷書更易理解,像「飲」字的甲骨文造形是人抱著酒罈張開嘴,曾有美國酒莊老闆看得愛不釋手,返美後在酒莊掛上「飲」字甲骨文。
文物陳列館文創品深受歡迎,常有民間公司建議授權合作,館方一律拒絕。李宗焜表示,這樣館方才能管控專業品質,避免純商品化;何況文物館屬研究機構,大家正職是研究,做商品只是為推廣學術,不能有圖利他人之嫌。
目前館方最大困難是預算及人力有限,採限量製造以致常缺貨,未來若預算及人力增加,將考慮推網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