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位於中央研究院內的歷史文物陳列館,藏有二十二件國寶及眾多古文物,是國內外行家必訪寶山。近年該館為吸引更多民眾親近,從古文物取靈感發展出不少文創商品,連研究員都跳下來幫忙提供點子並參與監製,全館營收一年最多飆逾百萬元,所得全交國庫。
文物陳列館主任、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李宗焜表示,文物館因地處南港,文物有如「養在深閨人未識」,「我們有這麼多好東西,外界卻不知道,若能用輕鬆方式引人進來,『本尊』就能被進一步認識。」
全館文創品分三類,最基本的文物複製品,熱賣品首推有如古代戰爭漫畫的東周「水陸攻戰紋鑑」紋飾展開圖。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去年赴以色列領沃爾夫化學獎,在以色列國會執行長辦公室赫然看到該畫,才知這場兩千五百年前的戰爭紀錄,震撼到今日中東。
由李宗焜和具歷史、藝術史背景的館員發想的大眾文創品,最受歡迎。李宗焜說,開發文創品首重與文物特性的關聯,不願專業被稀釋;列出文物特色後,再請外界設計師據此規畫適合商品,包裝一定附文物解說。
像「象不象拆信刀」、「虎人董事長」、「梟鉛筆機」組成的「商朝動物園」,分別保有原文物玉象、虎頭人身立雕、石立梟的凹槽、諧音等特色;印有皇帝詔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等字樣的四款紙膠帶,構成「皇帝的旨交代」及N次貼,長年熱賣。
考生及家長最愛放有正港「金榜」縮小版的金榜題名御守,向古狀元討吉利;企業人士青睞內裡印著漢簡的「小學之道」木紋質感筆記書,凸顯品味。
中小學老師搶買印有青銅器紋飾等的「紋身貼心紙」,讓學生樂將自己當青銅器「紋身」時,也學到歷史與藝術。
甲骨文水晶擺飾、取自「鎮館之寶」鹿方鼎上的小鹿造型雕刻,都很搶手。史語所所長黃進興表示,精品造價高、技術難,館方礙於預算,都採限量製作。尤其是鑲在水晶中的甲骨文,由於字跡纖細,製作若稍有碎裂,就得從頭來過,廠商做得哇哇叫,專精甲骨文的李宗焜全程監製,確保字字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