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文化部成立的藝術銀行今年第一檔作品展《生活的『窗景』:地方、環境與認同》,共展出二十一件作品,包括壓克力畫、水墨、攝影、裝置與新媒體、複合媒材、油畫、膠彩、雕塑等創作,創作主題皆聚焦於地方生活的認同與情感。
精選十九位藝術家,包括白育綾、吳易澤、吳政璋、李岳凌、李易暹、林玉婷、林建志、林儒鐸、段安國、翁銘邦、袁廣鳴、張良一、張靜雯、郭慧禪、陳伯義、陳亭君、陳萬仁、黃運祥、劉芸怡的傑作,在土地、人文、社會的脈絡下,梳理出三個子題:「關懷土地」、「再現社會」、「城市風景」,以當代藝術的角度切入,探察台灣當代社會變遷、經濟發展和文化生活的各種省思。
展覽主題以「地方」作為抽象概念,在社會脈絡中展現權力的角力關係,也與歷史做連結,而藝術作為一種社會切面,則指出藝術家對「地方」共同的想像與記憶。藝術家藉由各種藝術創作表現的手法,打開世界之窗,表達對於地方生活和環境世界的看法。展覽藉由「窗景」,隱喻藝術家的創作視野,作為一個對生活的考察,以及生於台灣這個島嶼的另一種觀察。
《生活的「窗景」:地方、環境與認同》展期自一月十日至三月二十七日在台中市西區自由路一段一五○號藝術銀行營運總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