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曇曜五窟的造像1】 北魏佛教的開啟

文/林伯謙 |2015.01.05
1369觀看次
字級

文/林伯謙

佛法傳來中國,一是經由陸路從西域來到中國,如《高僧傳.攝摩騰傳》云:「(攝摩騰)冒涉流沙,至乎雒邑,(漢)明帝甚加賞接,於城西門外立精舍以處之,漢地有沙門之始也。」;另一是經由海路,從越南傳來,如《高僧傳.康僧會傳》云;「其父因商賈移於交趾。會年十餘歲,二親並終,至孝服畢出家……乃杖錫東遊,以吳赤烏十年,初達建業,營立茅茨,設像行道。」

北魏鮮卑拓跋部是興起於大興安嶺的游牧民族,西元三八六年,拓跋珪在盛樂(今內蒙自治區和林格爾縣北)重建代國,至天興元年(三九八),定國號為「魏」,隨即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正式開啟北魏佛教時代,其疆域位在中國北方,因此佛法是由陸路輸入。

《魏書.釋老志》說:「太祖平中山,經略燕趙,所逕郡國佛寺,見諸沙門、道士,皆致精敬,禁軍旅無有所犯。」天興元年並下詔曰:「夫佛法之興,其來遠矣。濟益之功,冥及存沒,神蹤遺軌,信可依憑。其敕有司,于京城建飾容範,修整宮舍,令信向之徒,有所居止。」

因此法琳在《辯正論.十代奉佛篇》中推崇他:「以雄傑之深姿,包大君之雅量,克平朔野,奄有中州,大啟龍光,潛被日用。」

北朝佛教的興盛,與五胡十六國的君主竭誠信仰相關。

《高僧傳.道安傳》中記載,得到前秦苻堅敬重的道安法師謂徒眾:「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這是在動盪時代,宗教必須依傍國家威權的總評。

道安法師的師父佛圖澄也是弘化一方的高僧,《高僧傳.佛圖澄傳》記載他調伏暴虐濫殺的石勒、石虎叔姪二人能稍收斂,後趙因佛圖澄而佛法大行,當時出家者眾,石虎故命中書省詳議,中書著作郎王度、中書令王波却以為「華戎制異,人神流別」,奏請不准百姓出家及到寺燒香禮拜,說:「佛出西域,外國之神,功不施民,非天子諸華所應祠奉。」

此華夷之論,反而讓身為羯族的石虎自省並非漢人,於是下書曰:「朕生自邊壤,忝當期運,君臨諸夏。至於饗祀,應兼從本俗。佛是戎神,正所應奉。夫制由上行,永世作則。苟事無虧,何拘前代?其夷趙百蠻,有捨其淫祀,樂事佛者,悉聽為道。」這正是政治與信仰交互牽纏的顯例。

繼石氏「後趙」而起,有氐族建立的「前秦」、羌族建立的「後秦」、鮮卑建立的「西秦」、匈奴建立的「北涼」諸國,其君主全都虔誠奉佛,並以國家力量襄贊譯經事業,今在隋唐經錄尚屢屢可見《前秦錄》、《後秦錄》、《西秦錄》、《北涼錄》等。

佛教文化的輸入,興造寺塔、傳譯三藏、捨施說法,固然跟胡主認為可以祈求福報有關,而透過胡漢信仰的一致,當然也有助於調和華夷之風,北魏道武帝正是在軍伍征伐中,受到潛移默化,選擇信仰佛教。

道武帝禮請戒行精嚴的趙郡沙門法果到京師擔任道人統,法果常說皇帝明叡好道,是當今如來,沙門應盡禮致拜,並謂人曰:「能鴻道者人主也,我非拜天子,乃是禮佛耳。」這是將道安強調的「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更推進一步,使王權與宗教緊密結合,產生「皇帝即如來」的政治宗教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