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十餘年的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長期收容身障、窮困者、中輟生、失親幼童等弱勢族群,採「共生」模式,開銷全由協會支付,收容人也學習生活技能、養雞鴨、種蔬果,自給自足。
協會彌補政府社福不足的缺漏,值得讚許。但經費九成以上來自政府補助與民間捐款,財務本應公開透明並「用其所當用」。
創辦人夫妻多年來輪流任理事長,聘父母為理監事,支領車馬費,另又經營公司,確實頗具爭議,尤以帳目不清,更難自圓其說,竟涉侵占公款一千多萬元。
愛心不能被踐踏或濫用,是從事社福者最基本底線;確保底線不被衝破或變質,除靠個人「良知」堅守,主管機關亦應定期監督查察,以避免有心人「有機可乘」。
唯有保持財務健全,業務運作順暢,才能發揮永續經營的功能。
主管機關當務之急,盡力協助並維持收容人正常作息,全面檢查財務狀況,公告周知,重建善心人士的捐款信心。
更重要的是,各縣市政府應訂定查察規範,嚴格把關,避免重蹈「假公濟私」覆轍。
田吉美(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