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家講座及學術獎頒獎典禮昨天舉行,台大數學系教授陳榮凱(見圖)獲頒國家講座主持人獎,是最年輕獲獎者。圖/王騰毅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第十八屆國家講座暨第五十八屆學術獎」昨天在國家圖書館舉行頒獎典禮,八人獲國家講座主持人、十二人獲學術獎。出生時右眼失明,父親僅小學畢業、母親國中程度,四十四歲的台灣大學數學系特聘教授陳榮凱,是今年國家講座最年輕得主。
「國家講座及學術獎」類別涵蓋人文及藝術、社會科學、數學及自然科學、生物及醫農科學、工程及應用科學等五大領域,每年選出貢獻卓著的學者專家表揚。今年有台大教授陳榮凱、莊立民,清華大學教授胡紀如、交通大學教授吳重雨、中山大學教授黃志青、長庚大學教授魏福全、中原大學教授賴君義等八位學者獲頒國家講座主持人。學術獎則由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胡台麗、俞震甫等十二位學者榮獲。由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毛治國頒獎。
陳榮凱代表國家講座得獎人發表感言,他說,高二就立志當數學家,一方面考量身體缺陷,不要從事拋頭露面工作,選擇讀基礎科學;另一方面是不想和大家一樣盲目追求熱門科系,因此捨台大電機系,以台大數學系為第一志願。
他說,高中和大學取才管道很多元,但家長和學生選擇很單一,多數選擇熱門系,顯示社會價值觀單一,以功利取向。「難道大學只是職業訓練所?」連年輕教授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學校鼓勵拚論文,淪為按件計酬、一篇三、五萬元,陳榮凱認為,「追求論文發表的階段性任務應適時結束,回歸追求學術卓越的本質。」
談起國內數學教育,陳榮凱表示,數學如同科學的母親,是許多科技研究的根本,效用隱藏於生活各領域,不論是購物刷卡或規畫交通路線,數學思維皆在其中。他鼓勵數學老師勇於創新,幫助學生愛上數學。
代表學術獎致詞的台大中文系特聘教授鄭毓瑜則提醒學者,勿忘初衷,他大一首次上導師課,導師丁邦新帶他們到胡適墓園,感受胡適追求學術與自由的情懷,讓她很震撼,從此以胡適為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