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味道 食物的真味 圖/李慧珍
文與圖/李慧珍
旅居溫哥華的我是幸運的,因天然的食物易得、天氣寒冷食物也較不易腐壞。在好山好水的地方,喝湯甜如蜜一點都不假,烹飪從不加糖便風味一流。
我對烹飪其實不是很有興趣,總是在母親不在的時候便胡亂吃一通,挑食的我向來吃不慣外面的飲食,也許注定要茹素吧!因緣際會碰到了一位同是從台灣移民來的大姐,開啟我對烹飪素食的興趣。
陳大姐開了間小店在溫哥華,常邀我至她家並下廚煮菜給我當午餐,而我總在她一邊煮菜時一邊跟著學。
有一回我去找她,她說要煮一樣好吃的菜給我吃,看著她高興的走進廚房,一分鐘後便回到客廳,對著我說二十分鐘後,就可以吃了,我笑笑點點頭。不一會兒,她用一個盤子端來三顆熱呼呼的馬鈴薯,皮已裂開,滾燙的香氣讓人餓了起來,正值冬天,外面還下著雪,她一邊將馬鈴薯的皮剝掉,我心想還要加什麼醬料,沒想到她說,加一點鹽巴在上面,就很好吃了。
於是我將爛熟的馬鈴薯搗成泥,和著鹽巴開心的和她吃了起來,我從未吃過如此天然單純的食物,擅長烹飪的母親,讓我無法對簡單的食物生起信心,可是在下著雪的那天午後,我品嘗到食物真正的味道,那種毫無粉飾的自然,那樣的單純喜悅,尤其忘不了陳姐對待食物的態度,她是那麼的珍惜又甘之如飴。
馬鈴薯是加拿大的農業大宗,我們兩人大概只花了十塊台幣便解決了一餐,這對我而言,是一種生活品味的提升,我從不愛與人一起吃吃喝喝,因為我希望從對飲食中,見到一個人對生命的態度。
現在,我回到台灣,一直在尋找那種帶有樸實味的素食,然而似乎不太容易。那天熱騰騰的馬鈴薯香,總是在記憶中無法忘懷,這對日後吃素的我,應該是最初的啟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