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彥宏
我的志業是學佛所做、行佛所說,時時提醒自己別忘了長智慧、增慈悲。
我的職業是海事安全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天天讀的都是海上的風險與海難的故事。二個月前,為了大型船舶是否該多聘一位引水人協助船舶進出港區的事,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不料卻引起反對方很粗暴地為文反擊,指名道姓的公開大肆批判,用字遣詞刀刀凶狠,不留餘地。
拜讀畢,除了難過,還是難過!總覺得好似沉冤莫白、受盡委屈。返家後,立即開啟電腦,氣憤地敲擊著鍵盤,總想一股腦把是非曲直論述個清楚,把道理要回來,把真理還諸於天地人間。
起身,泡杯茶,義憤填膺的準備繼續寫下去。轉個頭,瞄到桌旁的《人間福報》。隱約的,就好像是佛菩薩要我把眼光停留在「星雲說偈」的「無鬥」兩個字上頭。突然,一股清涼,讓我寂靜了下來。
今天「星雲說偈」的題目是〈無患於一切〉,講的是《增一阿含經》:「無鬥無有諍,慈心愍一切;無患於一切,諸佛所歎譽。」
用心讀完,我覺得我剛剛拽滿的瞋恨心,似乎被那一意的爭論個是非曲直弄得有點過頭了!和我經常告誡自己的「學佛所做、行佛所說」,二者相去十萬八千里,而且還不知道走到哪裡!就像《華嚴經》卷第四十九中云:「若菩薩於諸菩薩起一瞋心,則成就如是等百萬障門。」
我捫心自問,我考量的,的確只是風險與安全!這事,不是我的事!多聘一位引水人,真的很單純的只是想減少一點點風險,增加一點點對人員、船舶與港區的安全。
當然,我想我也是欠考慮了,我所要增加的安全,畢竟是建築在有人要多花錢的基礎上。
我很喜歡「倒坐觀音」的故事,他的典故很發人深省。
大抵是說:「問大士緣何倒坐?恨凡夫不肯回頭!」這個意境和:「若不回頭,誰替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頗有異曲同工之效。
我也常用這樣的故事來自我勉勵。但是,因緣沒有具足,很多的事是無法推動的。我想我所想要陳述的理念,如果時機尚未成熟、機緣不對,怎麼推,或許也只是枉然。
今天,比較值得我檢討的,除了我是不是為文真有偏頗,除了人家是不是罵得有理之外,我想我是應該仔細體會星雲大師〈無患於一切〉裡所解釋的「無鬥」、「慈心」與「無患」了!
《六祖法寶壇經》般若品第二中云:「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這句話,我今天又再次的以一個起煩惱的凡夫身分體悟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