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社群功能 貼近作家日常 作家App 閱讀新時代來了 採訪報導/杜晴惠 |2014.12.21 語音朗讀 215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黃春明.春二蟲》,隱喻「蠢」的大智若愚人生哲學。圖/聯合線上提供 《蔣勳.捨得》,道盡他近年體悟的心境。圖/聯合線上提供 《向陽.有光》,一如向陽給人的印象般和煦。圖/聯合線上提供 《羅智成.秘教》,啟動如詩般神祕獨特的世界。圖/聯合線上提供 採訪報導/杜晴惠 隨著科技進化,數位閱讀也展現不同於以往的面貌,過去以單一書籍為內容的電子書時代,眾人討論焦點總脫離不了「電子閱讀器」能否取代「紙本」的辯論,非黑即白、你死我活,似乎都不是最佳選擇,如今智慧手機當道,社群軟體崛起,當閱讀軟體蛻變成App(Application,應用程式),似乎解開了僵局,未來的閱讀不必「取捨」,而是「整合」,而無論軟體如何更新,「好內容」才是最終王道。 日前聯合線上與聯合文學合作,試著用App方式記錄台灣的文學。他們邀請四位重量級作家黃春明、蔣勳、向陽、羅智成參與這個「數位風華」系列App計畫。作家專屬App除了能夠試閱和購買電子書,還收錄作家創作年表和影片,讓讀者能夠一窺作家的創作生涯與創作心路。同時整合作家臉書、部落格、新訊推播的App,為作家和讀者搭建溝通的橋梁,讓讀者更貼近作家的日常。 聯合文學總編緝李進文表示,傳統紙本書,每本書都有下架的時刻,更可能絕版。App可讓文學經典永不落架、溫暖到世界各地。這是台灣的軟實力。聯合線上總經理李彥甫則表示,「數位風華」系列App 預定在明年初面世,第一階段將以iphone及ipad使用者優先。 為了宣告文學App閱讀新時代,出版社特別邀請黃春明、蔣勳、向陽、羅智成四位作家出席發表會,會上他們談論著對於數位的看法,猶如一場文學與網路科技交織的盛宴。 黃春明: 讓作家之路成雙向道 自從承諾製作文學App,黃春明努力耕耘udn為他開闢的官方臉書粉絲頁,只要一有空,就發表他最新的撕畫作品與心得。 與眾不同的撕畫,搭配著飽含歷練與智慧的文字,讓讀者每天都感到驚喜。像是九合一選舉結束當天,他完成一張蔚藍天空飄著一朵「骨頭雲」、瘦弱黑狗無奈望天的作品,上面寫著:「魚與熊掌/那是你們享樂主義者的人的問題/鑽石與骨頭/這對我們現實主義的狗而言/特別是像我餓扁了的流浪狗/骨頭當然是我唯一的選擇」,圖片之外還補上短短一句「選舉結束了,有權力的人分享戰果,在底層的人,依舊等待一根骨頭」,成立不到一個月的臉書,當天就有二千多人為這則po文按讚。 因病中休養而未能出席發表會,黃春明透過製作單位錄製的影片,表達對網路與數位出版的肯定,尤其經營臉書後,得到很多人關心,感到很意外也很溫暖。他說,作家以前悶著頭寫作,不知讀者是誰,是one way;而現在是two way。他發現看他臉書的人很多,那種喜悅是過去所沒有過的。 會後隔天,筆者隨出版同業造訪黃春明在台北的家,戴著口罩以防感染的他,說話仍鏗鏘有力,他說作家就像默默耕種的農夫,文字就像撒出去的種子,對讀者的影響力很難估量,因此,作家能做的,就是好的創作,說自己該說的話,「我是病中作樂,死不閉嘴」,重新強調在臉書所說。 蔣勳:將自己的心安定下來 一直以來拒絕使用臉書及部落格的作家蔣勳,此次卻答應了作品數位化的計畫。 他在App收錄的影片中說:「數位化是一個很虛擬的東西,像是『空』,存在卻又不存在。……有學生把我四年講的《紅樓夢》,居然就放在拇指大的隨身碟裡。我的聲音、我的文字,等到有一天終於被別人聽到或看到,但那時候我可能已經不在。又像花凋謝了變成種子,花好像不見了,其實花仍然數位性的存在種子之中。科技帶給我們實體與虛擬之間微妙的因果關聯,我想到了『捨得』,『捨得』也是這樣子提醒我們。我們都有好多好多捨不得,終有一天必然捨得。」 從上個月開始因接受台灣好基金會邀約,到台東池上駐鄉的蔣勳,為了出席發表會,搭機回到台北,被問到數位時代和傳統紙本閱讀的看法,他說兩者應是並行而不相違背,最重要的應該還是能否把持住自己的「心」。他說:「面對數位化時代來臨,許多人提倡要慢活、慢活,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能在快慢之中做出選擇,避免在這茫茫大海中無所適從,無法將自己的心安定下來。」 因為合作「數位風華」App,udn讀書吧團隊同樣為他建立並管理臉書粉絲頁,讓讀者能更靠近自己心儀的作家,沒有商業宣傳,全靠文學圈和讀者的靜靜轉po推薦,不到兩個月,也累積到七千七百多的粉絲數。 「不能只有四位作家,要讓更多作家加入App的行列,」蔣勳說,唯有提供更多好內容,才能讓數位閱讀朝正常化發展。 向陽:紙本和數位不再牴觸 在四位作家中,向陽是投入網路最久也最深的作家,若從一九九五年籌備「向陽工坊」網站開始起算,到明年二○一五年剛好走過二十年。「一開始進入網路時代很瘋狂,別人下班了,我常常在學校弄到半夜十二點才回宿舍,在過去傳輸速度不夠快的時代,一張網頁要耗時十多個鐘頭,才能完成上傳。」而在第一個網站成立後,他仍繼續開設其他相關網站,最高紀錄同時經營九個網站,現在自己經營的臉書也有四個之多。 今年二月,他將過去三、四年於臉書上發表的文字集結成《臉書帖》一書,在自序中,他說《臉書帖》是網路數位書寫與紙本發表的另一種媒合形式,文中傳神地描繪臉書對於社交與寫作的改變:「實體世界中,隔壁鄰居多屬陌路,老友一別此恨綿綿;虛擬空間中,鍵盤輕敲,陌路頓成好友,失散多年的舊友瞬間來見。在時間的流動和流動的空間中,書寫因此更形輕盈、快意且自在。」 如今數位App能與文學結合,向陽說,這可說是文學傳播上的新「頁」,而這一「頁」是由網路所開啟,他說未來紙本和數位的文本,不再是互相牴觸,而是彼此的相互奧援。「三位作家的成就都比我好,」在發表會上,向陽謙虛又心存感謝地說,這次能加入這個App計畫,對他來說是一種鼓勵。 羅智成:有了「監督作者」的窗口 笑稱向陽代表光亮,自己是黑暗代表的詩人羅智成,在自己命名的App封面上也與眾不同,對於文學App有許多的點子和想像,在專訪影片中更大方公開自己的書房和許多私人珍藏。 對於數位閱讀,他說:「網路或數位媒體的興起,讓一些尋找『屬於自己部落的人』,終於有了更為準確、有效的途徑,去接觸到和自己有著相同志趣,但分散四處的少數人。同樣的,網路化與數位化應該也可以讓一些較為幽微、細緻的文藝表現形式,繞過被大眾傳播虛擲的風險,找到較為適切的讀者。」在發表會上,羅智成對於自己專屬的App,幽默地說,除了發表作家作品外,對他來說這App亦像是讀者監督作家的窗口,他想像,加入App會「像鞭打一個文學創作的奴工」,他會不斷創作來討好讀者。 前一篇文章 數位書房 從電子書到APP 蛻變中的數位出版 下一篇文章 書市隨筆 他鄉變故鄉 旅行教我過生活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頁微光】 《正念自律》 助你找回平靜 活出人生意義【圖文書】 《被雲踩到了!?》 自在徜徉想像力的笑聲中【精選書摘】《人生得遇蘇東坡》 放過自己 才是人生最大智慧【深頁凝視】《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 沖印年代的光與影【書市隨筆】《江河旋律》 王鼎鈞 百歲華語散文大師【瀾光筆記】《虎靈寓言》 傷痕氏族的誕生 作者其他文章專訪澳洲兒童作家 葛瑞米.貝斯 在冒險與遊戲之中 愛上閱讀閱讀作家林洸耀:為龍把脈 正視未來余光中 從詩與文看見立體世界向樹學習 找回愛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