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碧華
企業是動態經營,環境不會停止不動,可以仰賴的,就剩策略轉型了。「富邦金」控擴張銀行與保險的版圖,在走向國際時適時引進外部人才沖淡董事會的家族氣息,借鏡科技業的員工認股制以廣納人才。雖是人人都懂的招式,但金融業只有富邦用在天時、地利、人和,最終,以後起之姿成為金控業的長青標竿。
除了事業布局調整外,企業的策略調適能力還包括面對技術變遷的取捨、學習與創新。歷經多次技術更迭,仍一路有搶眼成績的華碩,是其中的典型。
「我必須坦承說,自己也是一直在終身學習。」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當年靠著「堅若磐石」的主機板打響名號,一路隨著桌上型電腦、筆電、消費性電子,到行動運算年代裡的智慧型手機發展,對華碩來說都是一連串摸索、嘗試、修正的學習。
「我們當時(主機板時期)選擇進入DIY市場,服務各種客戶,技術就可以自主;相較於很多台灣其他的公司,直接去做OEM,反而失去了自主能力。」施崇棠說,華碩對於基礎技術的熱情一直存在,這也是公司一直不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