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陳水扁 可否回家過新年--贊成

鍾仁義(台北市/媒體工作者) |2014.12.19
1559觀看次
字級

釋放前總統陳水扁出來的議題,這幾天占據媒體篇幅,這在國民黨九合一選舉大敗,內閣新瓶舊酒舉步維艱的氣氛下,更顯得突兀。

一個沒什麼份量的議題,竟然讓已然失能的政府花許多精神去應對,這算盤到底是怎麼撥的?有必要困在釋放阿扁議題裡繼續耗能嗎?

以政府目前因應釋放阿扁議題的猶疑,其實是在野人士最樂見的;因為釋放阿扁議題早就被用爛掉了,幾乎不被期待發揮作用。還能講出什麼理由?不就是健康、人權嗎?

這些理由沒有半點新鮮,就算法務部不回應,也沒人覺得奇怪,這些老調早就聽煩了。

再看誰繼續操作阿扁釋放議題?對,一些過氣、非枱面的政治人物,找不到舞台,釋放阿扁雖難有吸睛作用,但雞肋還是能榨出些汁來,沒食材時權充一下,讓口腔有個嚼頭,勉強算剩餘價值;就這樣,繼續消費阿扁。不寄望能發揮什麼新聞效應,但撿到就是賺到。

當然阿扁目前囚在帝寶級的拘禁環境,等同總統級的醫療照顧,加上真有問題時的後送機制,國人很清楚地知道沒有生命安全顧慮;若因此,被操作「關死人」的議題綁架,未免太不智。

放阿扁出來沒什麼好顧慮的,法律還有許多限制阿扁逍遙自在的措施。

例如限制住居、限制出境出海、定時管區報到等,阿扁不可能再如以往的發揮影響力。

就算一些沒籌碼的政客還要登門請益,繼續消費阿扁,以阿扁的行動遭限制,媒體隨時監看,那些請益又有什麼作用?

現況是馬政府已失能,實質跛腳的過度狀態,就算沒有釋放阿扁的議題,恐怕也行政效能有限,何必再找放阿扁的議題來當絆馬索、捆住自己?

尤其不是為政府形象考慮,是為人民,世界向前進,不會等台灣歹戲拖棚,繼續陷在這議題,是苦了人民,害了台灣;這樣的道理還不明白嗎?

鍾仁義(台北市/媒體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