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吳思華昨天表示,學術研究應務實務本,學校應控管論文,未來學術自律將列為補助申請計畫重要參考指標。
教師除了身負言教責任,身教更形重要,教育界出現論文抄襲或造假等舞弊,必須透過各大學自律革除,否則造假老師如何在教育崗位上自處?
論文造假與黑心廠商無異,都是為了利益而泯滅良心,也都重挫了台灣形象。
教育部應該及早確立制度,終結論文造假的陋習。
我們相信絕大多數的老師恪守教學、研究倫理,在教育的域域,教授們研究、教學,不但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更在社會享有清譽,因此不容害群之馬,損毀教授們的形象,因此必須靠學者自我察覺,並且自重自愛。
這些年教授出現弊端和劣行,不免讓我們對於他們的表現搖頭,學者和大學都應該自律,抗拒不當誘惑,以及加強外部單位的審查、監督,透過依法重懲重罰,防止論文造假或抄襲,才能有效維護學術倫理和道德。
蕭靜方(花蓮縣/幼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