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遲緩 6歲前是療育關鍵期

 |2014.12.16
1095觀看次
字級
醫師建議家長平常可以利用不同玩具和孩子玩遊戲,藉此觀察孩子發展狀況。圖/凌筠婷

【本報彰化訊】醫師建議,若家有遲緩兒,盡早就醫,讓家長和孩子及早獲得協助,維護身心健康。

彰化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梁孫源說,現今社會照顧孩子主要角色多半還是母親,一旦孩子發展遲緩,母親常會陷入自責和壓力,孩子無法與父母有良好溝通,容易吵鬧宣洩情緒,父母也會因孩子情緒不穩,影響情緒,形成惡性的循環。

他建議,若父母發現孩子發展狀況不如同齡孩子,或是無法與人良好互動,都可以帶到醫院進行評估是否發展遲緩,六歲前是療育關鍵期,越早開始療育,效果越好。

彰化縣三歲男童小邦不但不會說話,情緒也不穩定。直到媽媽帶到彰化醫院兒童發展醫療中心職能治療,半年後可以說話、正常上幼稚園。梁孫源說,團隊評估後發現,小邦在語言和認知上有發展遲緩狀況,算是多重遲緩類型,認知比一般孩子慢,也聽不懂別人說的話,許多父母以為是孩子故意作對,其實是孩子聽不懂父母要求,造成雙方誤會。

他建議,父母平常可用玩具和孩子玩遊戲,例如拿好幾個玩偶請孩子分辨大小、顏色、前後位置等,就能知道孩子認知是否成長。

梁孫源也說,彰化醫院兒童日間留院是密集式早期療育,需要家長一同參與,訓練家長成為有能力、自信協同治療者,幫助孩子順利成長,梁孫源說:「其實更需要教育的是父母,不見得是孩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