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眼(非患者本人)。
圖/呂大文醫師提供
患者哭鬧時,因用力、眼壓高,黑眼珠易成白濁(非患者本人)。圖/呂大文醫師提供
【本報台北訊】才出生一個月大小嬰兒,竟然青光眼。眼科醫師近來收治三名兩歲以下嬰幼兒,父母發現哭鬧時黑眼球,竟變得白濁,就醫時明顯看出臉部單側皮膚呈暗粉紅色,其中兩歲大男童還有癲癇,懷疑是少見的史德格—韋伯(Sturge-weber)症候群,經核磁共振果然大腦皮質血管增生,會影響皮膚、神經,甚至造成眼壓高、青光眼。
三總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表示,這類病例較少見,台灣每三萬到五萬人才會碰到一例,但他近期就接到三例,患者均為男童,分別為出生一個月、兩個月及兩歲,共同症狀是哭鬧時眼壓增高、黑眼球變白濁,他研判應是巧合,應非個案增加。
這些小患者臉部皮膚有明顯、大範圍暗粉紅色,父母親誤以為是胎記,認為長大就會消失。其中兩歲男童,右眼上眼皮略微凸起,皮膚呈暗粉紅色,在診間大哭時黑眼珠轉白,檢測視力僅剩零點二,懷疑是史德格—韋伯症候群,經神經內科診斷後確診。呂大文說,若沒有及時確診、立即降眼壓,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兩年,視神經會死亡影響視力。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神經內科醫師周明亮表示,他幾年前也收治一名九個月大女童,父母描述女嬰常出現癲癇抽筋症狀,但眼睛、臉部皮膚都沒問題,檢查發現左邊大腦皮質腦膜有大範圍微細血管增生,導致血流慢、易凝結,引發神經細胞受損,屬於較不典型病例。還好及早發現,經使用抗癲癇藥及阿斯匹靈抑制血小板凝結,女童現已八歲、狀況良好。
周明亮說,這種病例確實少見,患者通常有皮膚、神經、眼睛病變,皮膚呈暗粉色是因微細血管擴張、沿著三叉神經分布蔓延,有時臉會熱熱腫腫。他提醒家長,對不會表達或表達能力差嬰幼兒,更要仔細觀察孩童的異常症狀,一發現問題就趕緊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