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興鋒
西元前六四五年,為齊桓公創立霸業嘔心瀝血的管仲患了重病,再也無法出任宰相一職。齊桓公去探望他,詢問他誰可以接受相位。
管仲說:「國君應該是最了解臣下的,您是如何打算的呢?」齊桓公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鮑叔牙。而且鮑叔牙和管仲的關係非同一般,管仲年輕時貧困,曾經得到鮑叔牙很大的幫助,可以這麼說,沒有鮑叔牙就沒有管仲今天的一切。
然而,當管仲聽說齊桓公欲任鮑叔牙為相時,卻反對說:「鮑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惡過於分明,見人之一惡,終身不忘,這樣是不可以為政的。」
齊桓公又問:「易牙怎樣?」
管仲說:「易牙為了討好國君,不惜烹煮了自己的兒子,太沒有人性,不宜為相。」
齊桓公又問:「開方如何?」
管仲答道:「衛公子開方捨棄了做千乘之國太子的機會,屈奉於國君十五年,父親去世都不回去奔喪,如此無情無義,沒有父子情誼的人,如何能真心忠於國君?況且千乘之封地是人人夢寐以求的,他放棄千乘之封地,俯就於國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過於千乘之封。國君應疏遠這種人,更不能任其為相了。」
齊桓公又問:「易牙、開方都不行,那麼豎刁怎樣?他寧願自殘身肢來侍奉寡人,這樣的人難道還會對我不忠嗎?」
管仲搖搖頭,說:「不愛惜自己的身體,是違反人情的,這樣的人又怎麼能真心忠於您呢?請國君務必疏遠這三個人,寵信他們,國家必亂。」
管仲說罷,見齊桓公面露難色,便向他推薦了為人忠厚,不恥下問、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說隰朋可以幫助國君管理國政。
易牙、開方、豎刁三個人聽說齊桓公與管仲的這段對話後,心中惱怒異常,便一起去挑撥鮑叔牙,說管仲阻止齊桓公任命鮑叔牙。
鮑叔牙笑道:「管仲薦隰朋,說明他一心為社稷宗廟考慮,不存私心偏愛友人。現在我做司寇,驅逐佞臣,正合我意。如果讓我當政,哪裡還會有你們容身之處?」
易牙三人討了個沒趣,深覺管仲和鮑叔牙交友之密,知人之深,於是灰溜溜地走了。
舉賢不存私心,不因親疏遠近而喪失公平公正,哪怕是自己最好的朋友。這種做人交際的原則,使管仲贏得了許多人的尊敬,更是獲得了鮑叔牙的傾心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