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為什麼是白色的?這完全是因為構成雪花的無數冰晶產生的反光所造成的。
由於冰對各種顏色的光的反射系數,幾乎都是相同的;而反射光,和入射光又是完全同質的,因此,在白天,雪花看起來就是白色的。
然而,單獨的一塊冰晶又幾乎是透明的,這就顯得有些奇怪了……
為了說明為什麼雪不是透明的,我們必須講講雪花的形成過程:
空氣非常寒冷時,雲霧中的水分,就會凝集到各種各樣的微小的懸浮顆粒身邊。不過,這種凝集的過程非常之緩慢,因此水分子不會快速聚集到一起,而是形成一些非常漂亮,而且表面異常平滑的晶體。
隨後,在風的作用之下,這些晶體在空中互相碰撞,並且最終形成了絮狀的雪花。雖然一個晶體的表面因為反光弱而顯得透明,但是多個晶體的反光,則會使雪花幾乎變成「鏡子」。
這一比喻並非誇張,要知道,剛降落的雪能夠反射百分之九十五的光線,正因為如此,剛下的雪才會顯得如此潔白,因此當我們在戶外參加各項運動的時候,最好要戴上太陽鏡,否則眼睛會受傷。
隨著時間的推移,冰晶體會逐漸變圓,其反光能力也隨之減弱。冬季過後的雪,只能反射百分之五十的光線,而春天的雪也不如幾個月前剛下的雪那樣有光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