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中國古寺 蔡良瑞記錄見證 陳瑋全 |2014.12.03 語音朗讀 425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學林菩提路 蔡良瑞教授 台灣台北市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建築系博士。曾任台灣實踐大學兼任講師、北京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中華女子學院兼任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兼任教授、美國卡內基大學歐洲分部馬德拉大學客座教授。圖/蔡良瑞提供 福智基金會生態土建築關房。圖/蔡良瑞提供 在非洲烏干達,蔡良瑞以中國傳統建築工法,為貧困農民興建特殊的生態土建築,造福當地居民。圖/蔡良瑞提供 文/記者陳瑋全專題報導 學林菩提路 蔡良瑞教授 台灣台北市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建築系博士。曾任台灣實踐大學兼任講師、北京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中華女子學院兼任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兼任教授、美國卡內基大學歐洲分部馬德拉大學客座教授。相關文章可見《人間福報》環保建築觀念、千家寺院等專欄,著有《做一個全能的設計師》、《規劃自己的店》、《你也可以是天才》、《大畫英語》、《尋訪中國特殊古建築》等書。 研究中國傳統古建築與佛教建築的學者蔡良瑞教授,原本是建築設計的教學者,因眼見古建築的淍零,不捨因為各種歷史原因而瀕臨損毀,因而轉向研究之路,希望能為古建築能留下最後歷史的見證。曾經在台灣實踐大學、大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以及美國卡內基大學歐洲分部馬德拉大學等地授課,遊走各國大學之間,人生閱歷與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精采。 高僧傳結佛緣 讀經定心 蔡良瑞回顧他與佛教的因緣,起始於年少時期親人出家,並在法師推薦下讀了陳慧劍先生所寫的《弘一大師傳》,讓他對佛法生起嚮往之心,因此進一步研讀《金剛經》和《六祖壇經》,從此和佛法結下深厚因緣。另一個因緣發生在高中時期,有一位學佛的數學老師曾經跟他說「如果你想要更有力量、更有智慧,就應當要認真研讀經典」。 因此在學生時期,他有時間就努力研讀各種佛教的經典。畢業後,因為工作緣故,有很長一段時間旅居海外,沒有機緣親近佛法讓他覺得心靈空虛,心境容易受外境所轉而迷失。 因此,他在每年返國過年時,總是心繫著要到佛寺親近佛法。就在因緣牽引下,他每年年初就會到佛光山禮拜千佛,以及聆聽星雲大師的教誡,就此和佛光山結下因緣,促成他日後接下《人間福報》建築專欄撰寫的義務工作。近年,蔡良瑞自覺學習佛法需要紮實的次第與方法,透過逐漸進步的方式才容易產生效果,因此也研讀《菩提道次第廣論》。 赴京攻讀博士 交換學者 蔡良瑞表示,他從建築設計的教學工作轉向佛教古建築的研究緣起,是在十餘年前,幾次參訪北京巷弄古建築的經驗促成。他眼見許多歷史悠久的建築常在一紙命令下遭受無情的拆毀,使他非常驚訝傳統的建築文物,竟被如此粗暴的對待,從此在歷史中消失。 從小就喜歡古建築的蔡良瑞,經歷這幾次經驗,發現再不加緊腳步保護古建築,將會後悔莫及。因此,他毅然決定放下台灣的工作事業,以交換學者的身分,遠赴北京報考中央美術學院的古建築博士,以五年時間攻讀學位,同時在北京各大學擔任建築相關課程的老師。 攻讀博士及工作期間,蔡良瑞閒暇時以自助旅行的方式尋訪各種佛教古建築,足跡踏遍中國各省,他發現多數年代久遠的佛教古建築,大多已遭受破壞或是各種形式的汙染,因此發心要將最後僅存的佛教藝術,和建築瑰寶詳細的記錄並且保存下來。 他以近五年時間,走進深山荒野,尋訪各種獨具特色、碩果尚存的少數佛教古建築,加以測繪丈量、文字描述。這些投入研究後發表的文章及著作,遍及台灣及中國學術界,並且經常接受各大學、佛教單位的演說邀請、從事報紙專欄寫作等,是少數至今仍在崗位上,努力進行佛教古建築研究及保護的學者。 推動生態建築 恢復古法 在北京一次偶然機會,蔡良瑞結識同於北京進修的慧宜法師,慧宜法師提及當年在揚州建造鑒真圖書館時,在建築上所面臨的重重困難與艱辛,蔡良瑞深覺不忍,並且意識到出家眾在海內外道場的興建工作,之所以會遭受各種障礙,有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對佛教古建築的了解不夠所致。因此,蔡良瑞發願將多年研究佛教古建築的心得,做成規畫寺院的教材,希望能利益更多日後將要承擔弘法建寺責任的法師之用。 如今,蔡教授仍致力於各種佛教建築的教學,也經常以傳統古建築工法,來設計符合現代環保觀念的生態建築。其中,最為特殊的就是他以土為材質的方法,建造出各種不同型態的生態土建築最為引人注目。 他曾在博士畢業前,遠赴非洲烏干達,以中國傳統建築工法,為貧困農民興建一種特殊的生態土建築,造福不少當地居民;也曾協助福智文教基金會於今年十一月完成台灣第一座生態土建築的關房,提供僧眾靜思閉關之用。 前一篇文章 教界動態 下一篇文章 台北孔廟雅樂舞 廣徵義工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智利佛光山 祝福寶寶平安成長2025.08.1203【閃文集】黃金杯2025.08.1204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5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6【論愛談情】把愛說出口2025.08.1207社論--許倬雲院士的悲願2025.08.1308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9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10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悲懺法會南華登場 見證百萬人興學成就教育願心媽祖祈福文化節今擲筊求好日 將於9/27熱鬧登場白沙屯媽祖進香3/18出發 今晚放頭旗昭告四方 全台唯一水上遶境 復興宮媽祖石門水庫祈福 土地公迎頭牙誕辰 各地湧入大批信眾祝壽 鹽水武廟文昌祭傳承古風 道長為學子點竅門 作者其他文章發揚運動精神 體育也是修行文化弘揚佛法 開創佛教新紀元中華漢傳佛教攜手 教界展新猷大正大學參訪 中日佛教話和諧秉持佛陀教義 中日佛教友好兩岸僧信訪日 漢傳佛教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