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國中小企總會副理事長張大為表示,企業發掘人才的要點,只要請應徵者寫一封信,就可評判是不是潛力人才。此話說來實在,但令人聽來心酸。
現在的年輕人,多數沉迷於3C產品,不愛看紙本書籍,這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透過手機、電腦等音聲器材,從聲音影像傳輸,那是單方面的強迫灌輸方式,無法達到靜心的思考,和對文字的吸收領略。在長時間使用下,會減損邏輯推理、組合運用的能力。
正因為缺乏對文字的操控力,不具備整合推論的訓練,許多新世代內心思緒澎湃,卻苦於無力表達,連自傳都寫不出來,遑論寫封信闡述自己的想法、對個人的期許、人員的管理、經營的理念、企業的遠景和如何克服工作困境的方法了。
我協助大學研究所教授輔導幾位研究生寫論文,最頭疼的就是研究生所寫的內容不知所云,舉凡章節的分段、義理的辨析,都要詳明的陳述,即使無法鞭辟入理,至少要讓人看得懂。
但他們礙於平時太少動筆,寫出來的文章往往段落不明,段落無法連貫,前文不對後文,幾乎成了通病。
現代的教學模式,注重的是考試和證照,在「背多分」和「講光抄」的填鴨式教育中,只能上網找資料複製貼上,或依照老師教導方式,不經思考消化,只要「跟著走、照著做」,就可獲取證照。
這種依循舊例缺乏創新,逐漸失去獨力分析和思辨整合能力,想來確實無奈。
吳長清(嘉義縣/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