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乾桂建構善循環 轉動曼妙慈悲

李碧華 |2014.11.22
971觀看次
字級

文/記者李碧華

圖╱游乾桂提供

美善是一種基因,形塑一生受用的品格。集合教育、生活家、兒童文學家於一身的游乾桂為尋找人生高度而為幸福訂提案,替美好生活集存摺,在愛心銀行儲熱力……,甚或風塵僕僕到馬來西亞布施二十年,很多不期而遇的邂逅溜進心靈,像山寺的撞鐘,扣擊著內心深處,反省更大,撩撥至深,雖領到一張「假的」榮譽國民證,哈!哈,卻令他開心不已。

「我在意的是內省的情意,成就只是分數,但人生要的是快樂、健康、優雅與時間等等多元的指數,這需要一套看似衝突卻和諧的觀照。」他靜心思考,「親情優於金錢,這是我心中的一把尺。」經過歲月淘洗,終於跳脫了功利。

游乾桂說,這些年來最堅持的善念,來自父親啟蒙,不著痕跡的,讓自己明白,錢可以有大用,它叫財富,如果只有小用,就是守財奴,「父親並非有錢的員外,缺乏傲人的財富,微薄的錢全是一分一毫累積來的,但卻懂得幫助比他更窮的人,出手闊綽的支援窮困潦倒的鄉親。」

他體認,價格其實很簡單,一便是一,價值就無法估量了,有時候一是百,是千,是萬,甚或無窮,每個人都應惜福感恩,能夠賺得錢的人都是幸福,但不必執迷擁有,把錢花在更需要的人身上,錢更有妙用。

游乾桂說,家在鄉下開了一間雜貨店,意義上很像村子裡的提貨中心,沒有帶錢的人依舊可以把貨取走,那叫賒欠,欠著的錢大半年未見歸還,甚或不還了,父親依舊笑稱千金散盡還復來。「店得補貨,錢從那裡來?原來父親另有一處私人銀行,她是隔壁的陳奶奶,經常厚顏向她調現補貨,賣出再還錢,所幸父親信用不錯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讓雜貨舖子勉強撐了下去。」

似有若無,建構一處以善為中心的循環,有趣的轉動曼妙慈悲。「父親原來才是我的慈悲存摺的起草人,他毫無保留的把愛這件事傳承給我,而我也懂得惜福,明白俄國作家馬卡連柯的心中哲學,學會愛人,才會是個幸福的人。」

游乾桂說,慈善企業家巴菲特用善心教育子女,兒女全自食其力,各個有所成就,並且懂得布施,統統有了自己的基金會,把所得之財,施捨一部分來反饋給這個社會,這是大愛,人生之中最溫柔的美好,令他因而想起一段話||黃金非寶書是實,萬念皆空善不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