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乎!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四川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靜靜的安置一處幽靜的園林,樸實無華的建築、乾淨簡單的色彩,門前一塊牌匾,以流暢的行書俐落的寫著「杜甫草堂」,這是詩聖杜甫曾經居住過的地方。
有別於其他園林的設計精巧、曲徑通幽,「杜甫草堂」顯得簡淨而親切,沒有雕花刻鏤、少了借景映照,這裡別無長物,然而有杜甫豐沛感人的詩詞相迎,有他用長長的一生寫就的歷史見證,進得草堂門內,杜甫正在將他顛沛流離的人生與你細述。
杜甫資質特出、懷抱理想,加以家學淵源,更因此造就了他偉大的詩人身分,祖父杜審言精工五律,是武則天朝代的有名詩人,在詩歌發展史上有相當大的地位,為此,杜甫曾經很自豪的言道:「吾祖詩冠古」、「詩是吾家事」。
生逢亂世、飽嚐戰亂之苦的杜甫,遂將他滿腹的悲傷沉鬱與悲天憫人的胸懷,盡付予詩中乾坤,早期的一首〈兵車行〉,將戰爭的殘酷和百姓的心酸無奈描述得淋漓盡致,是對窮兵黷武者最大的控訴,「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牽動多少遊子的心,「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現今讀來仍舊同感悲憤。
讀杜甫的詩,正是讀著他顛沛流離的一生,也讀著安史之亂時期的動盪時代。窮困潦倒的詩人,遭逢連年戰禍的摧殘,非但不掩他璦璦光華,反而創作出動人心魄的偉大詩作,「詩聖」之名捨他其誰?他的一生或許落魄失意,然而他的詩卻是光芒萬丈、流傳千古。
住「草堂」期間,杜甫難得的擁有了清閒時光,「窗舍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詩人的眼光終於有餘裕閒情望向窗外,那千年不化的皚皚白雪了,門外停泊的船隻,當然也可以激起東遊吳、越的壯志豪情了。
由親友資助方得擁有的草堂時光,風景雖然美好、心境固然恬淡,然而遮風避雨的茅屋屋頂被秋天的強風吹落,焦急狼狽的杜甫追著檢拾屋頂的茅草時,其窘困之情可想而知,著名的〈毛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因著如此苦楚寫成的。
─面對那群搶奪飛揚茅草的孩童,自認老而無力的詩人「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怎奈「屋漏偏逢連夜雨」,貧困的一家人,真的是連個安身之處也沒有了,眼看「床頭屋漏無乾處」,「自經喪亂少睡眠」的杜甫,真是「長夜沾濕何由徹」啊!
杜甫之所以為杜甫,在於他的寬大胸懷和他的文采同樣令人驚嘆,述說自己境遇的同時,他反倒憐憫起普天之下與他同樣窘境的人們,同病相憐之際,他寫下了如是深植人心的感人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酘酘」他由衷感嘆:「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真心至情,還感動著千餘年後的我們。
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如今修葺一新,已不復舊時窘困模樣,山水有情,四野風光如昔,何不接受詩人委婉的邀約,「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聽詩聖娓娓訴說著當年賦詩的轉折心情,畢竟,故事是出自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