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張騫出使西域逃離匈奴軟禁後,來到大宛國(宛讀作ㄩㄢ),並且受到大宛國王的熱烈招待。
大宛國當時人口超過三十萬人,能夠控弦作戰的人數也有六萬,算起來是個強大國家,而且大宛國生產稻麥,顯示他們已從游牧民族,轉型為農耕型態部落。尤其大宛國的馬稱為「汗血寶馬」,據說是當地所謂天馬與五色母馬交配後產生的良馬,馬蹄硬,耐苦耐跑,可以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里。
漢武帝聽張騫描述大宛國的馬,相當的心動。因為漢武帝想要對抗匈奴,除了加強西北騎兵訓練外,如果能夠獲得良馬,引進中國,就可以改良中國原生馬的矮小與不耐操勞的缺點。於是漢武帝派了使節團出使大宛國,同時帶上黃金二十萬兩,以及用黃金鑄造的馬當作禮物,希望能獲得大宛國的寶馬。
大宛國的國王毋寡,認為汗血寶馬是大宛國的國寶,因此拒絕漢使的要求,使節團辱罵大宛國王不知好歹,結果是使節團成員在回國途中遭到殺害,並且被搶走金銀財寶。
漢武帝得知這項消息後相當震怒,派李廣利帶兵征討大宛國。由於大宛國的寶馬產在「貳師城」,李廣利也被封為「貳師將軍」。
不過李廣利浩浩蕩蕩的遠征軍,並沒有讓大宛國屈服。當時許多西域國家多與匈奴交好,因此李廣利的部隊得不到其他國家的幫助,反而被大宛國的鬱城王打敗,部隊只好退回敦煌。
漢武帝誓言搶奪汗血寶馬,再度增兵攻打大宛國,這一役,精銳盡出,六萬漢軍三萬馬匹,對西域諸國起了震撼作用,不敢再幫大宛國。李廣利將大宛國貴山城圍困四十多天,大宛國內訌,貴族殺了國王毋寡求和。
李廣利從大宛國取得上等良馬數十匹、中等良母三千匹回到漢朝,作為育種改良,也提升了漢朝的戰鬥能力。不過漢武帝強取寶馬,也被人批評為窮兵黷武。
大宛國至今仍存在,也就是中亞國家土庫曼,所產的阿哈爾捷金馬,據傳就是古代汗血寶馬,價值非凡。
(相關內容在下午三點警廣FM104.9頻道《一點新樂園》節目同步播放,歡迎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