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師工會自民國一○○年起推動「咱糧學堂」運動,在校內種植芝麻、小麥、大豆等雜糧,至今已有一百所學校參與,在黑心油問題連環爆發的現在,被媒體稱譽為食安教育的往下扎根。
讓學童在校園裡透過實作體會農作的「粒粒皆辛苦」,同時感受大自然的奧妙,對於現代兒童確實是一種難得的機會教育。只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就可以擴大解釋成「食安教育」呢?這兩者之間應該還是有所差異才對。
食品安全教育應是著重在教導學童學會辨識安全的食品,並進一步讓學童了解身為生產者有責任與義務,製造安全的食品供社會大眾使用。
食安教育應該是健康教育與品格教育的綜合體才對;至於「咱糧學堂」運動,則比較偏重在「生命教育」的實際體會,體會大自然的從無到有,進而學會惜物愛物,珍惜身邊的一切。
兩者沒有相互牴觸,甚至可以相輔相成,但不能穿鑿附會,把兩者混成一體,誤導學童。
李學(嘉義市/國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