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連日霧霾,央視總部大樓深埋其中,看起來一片朦朧。圖/路透
十一日重慶洋人街商舖工作人員戴著寫有PM2.5的墨鏡和寫有「我要呼吸新鮮空氣」等標語的紙袋,向遊客呼籲保護環境。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各大城正興起另一波競蓋摩天大樓的熱潮,地方政府寄望藉此提高稅收與推動建設,房產開發商則想打響名號、取得土地和巨額的融資。但競相比高已造成二、三線城市超高大樓供應過剩,未來的出租率令人擔憂。
中國大陸的「財經網」報導,中國一線城市核心區域的土地資源日益稀缺,而且隨著產業轉型,一線城市的商業租金已連續五年上漲,很多房地產開發商因此都希望推動「舊城改造」,以騰出土地。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各大城市也再次興起一場向天空突破的競賽。天津的高銀金融一一七大廈九月十七日已蓋到第八十四層,達到四百一十六點九一公尺,超越四百一十五點二公尺高的天津廣播電視塔,正式成為中國北方最高樓。
南京、武漢、廣州、上海和深圳等地的天際線也陸續刷新。綠地集團在成都蓋的綠地中心預計二○一七年完工,四百六十八公尺的高度將成為中國西部第一高樓。
南京五月間也傳出消息,規畫中的魚嘴核心區將樹起兩座超高層建築,一座六百公尺、一座五百公尺,遠超過目前南京最高樓紫峰大廈的四百五十公尺。
興建中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大廈預計二○一六年完工,屆時主樓一百一十八層,塔尖高度六百六十公尺,將超越上海中心大廈,成為中國第一高樓。不僅如此,數據顯示,全球興建中的三百公尺以上超高建築共有一百二十五座,其中七十八座集中在中國,比率高達百分之六十二點四。
《每日經濟新聞》指出,對於主導興建摩天大樓的地方政府而言,他們的目標是增加稅收或推動建設,而開發商的目的則在於建立在業界的聲望、取得低廉的土地和便捷的高額融資。
然而,興建超高大樓能否順利收穫豐厚的稅收,還與當地的產業狀況、經濟發展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