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佛教劇本《彌勒會見記》中德研究

人間社記者觀灝綜合外電報導 |2014.10.09
2468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灝綜合外電報導】中、德兩國專家學者合作正進行比較研究現存兩種版本的回鶻文《彌勒會見記》,希望為研究絲綢之路歷史文化開啟新頁。這部講述未來佛彌勒菩薩故事的原始劇本,也記錄彌勒菩薩的生平,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佛教劇本,也是千餘年前古代維吾爾族信仰佛教時期存留的珍貴文獻,回鶻文,是公元八至十五世紀維吾爾族的文字,用以書寫回鶻語。

現存回鶻文《彌勒會見記》有兩種版本:一種是發現於新疆哈密地區伊吾縣天山鄉脫米爾提村的「哈密本」,約三百頁,現收藏於新疆博物館;另一種是二十世紀初,德國探險隊在新疆吐魯番勝金口和木頭溝發現的「吐魯番本」,共計六百餘件殘片,現藏德國。

彌勒信仰在回鶻的流行時間長、傳播廣、影響大,是回鶻佛教的一大特色。回鶻佛教主要是在漢傳佛教的影響下形成,故其經典、教義都與中原地區差異不大。回鶻的彌勒信仰也是在漢傳佛教的影響下形成。

彌勒,在印度佛教中,多以菩薩身分出現,但在中國,則以未來佛的身分而為人敬仰。四至八世紀間,彌勒佛信仰在中原及西域地區盛行。九世紀以後,彌勒佛信仰在中原地區漸趨衰落,但在回鶻盛行至十五世紀伊斯蘭教傳入後為止。

在敦煌、吐魯番出土的回鶻文獻中,有大量的回鶻文寫經題記和發願文都以與彌勒佛相會、往生兜率天宮作為信仰的終極目標,著名的回鶻文《彌勒會見記》是彌勒信仰在維吾爾族中盛行的實證。

《彌勒會見記》是中國最早劇本,敘述一百二十歲的婆羅門波婆離,受天神託夢啟示,想去拜謁釋迦牟尼佛,但因年邁不能親身前往,故派其弟子彌勒等十六人代表拜謁致敬。而彌勒同樣也受天神託夢啟示,欣然應允。波婆離告訴彌勒等,如來身上有三十二大人相,看到這些相,就是如來,可提問考驗他。彌勒在佛身上果然看到三十二相。此故事記載在漢譯《賢愚經》卷二十〈波婆離品〉。

《彌勒會見記》是目前所存篇幅最大、數量最多的回鶻文佛較文獻之一。由一幕序文及二十五幕正文組成。正文以戲劇的形式描繪未來佛彌勒的生平事蹟,是佛教說一切有部毗婆娑派的重要經典。以典型的人物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優美的語言對白,傳播佛教思想,在西元九至十世紀流行彌勒崇拜的土魯番地區,廣受信眾歡迎。

根據此書的跋語,《彌勒會見記》最早是由聖月菩薩大師從印度語譯為吐火羅語,再由智護法師譯為回鶻語。其具體抄寫時間學術界有不同說法,從八世紀中至十一世紀。

據大陸學者耿世民研究,此書至少有三個人,於西元一○六七年抄寫完成。抄經寫回鶻文《彌勒會見記》作為一部早期的戲劇作品,在維吾爾文學史和中國戲劇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