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從信仰昇華的寬容,深深感動南非人民,約翰尼斯堡一名男子甚至在自家房子的牆壁畫上曼德拉的頭像。圖/美聯社
【人間社記者觀灝綜合外電報導】南非前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曼德拉自傳改編的影片《漫長自由路》(Long Walk to Freedom),將於今年底上映,日前發表預告片,作為九十五歲曼德拉康復出院的獻禮。
《漫長自由路》由賈斯汀‧德維克導演,黑人明星伊德瑞斯‧艾爾巴飾演曼德拉。影片描述從曼德拉的孩提時代,到他的總統就職演說,內容包括他的成長歷程,以及他在獄中的艱苦生活。
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是深受世人尊敬的民主鬥士與政治家,為了推翻南非白人種族主義統治,他進行了長達五十年的抗爭,為南非的民主政權奠定基礎,卻被南非當局關押了二十七年(一九六二至一九九○年);九四年南非舉行首次民主大選,曼德拉當選首任黑人總統。二○○四年,榮獲南非廣播公司票選為最偉大的南非人。
曼德拉曾說:「當我走出囚室,經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若不能把悲傷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盛讚他:「體現了最高的人文價值與聯合國價值,他的一生,以及他的寬容,是世人學習的榜樣。他長期反對壓迫,但在推翻壓迫後,寬恕對待壓迫過他的人。」二○○九年,聯合國代表大會通過決議,將曼德拉的生日七月十八日定為「曼德拉國際日」,以表彰其為和平及自由所作的貢獻。
曼德拉從小就讀教會學校,是衛理公會信徒。他將宗教的精神昇華為超越教派的普世精神,宗教給予他的,是溝通個人與世界、自身與宇宙的橋梁。二○一○年,曼德拉的著作《與自己交談》出版。在書中,他說,「我從不是聖人,而是一名不斷努力的罪人。」
在自傳《漫長自由路》中,曼德拉說:「通往自由的道路是漫長的,是一條孤獨的道路,這條路還未走完。沒有人生來是為了攻打別人,僅僅因為他的膚色。人們學習恨,但也可以被教導如何去愛,因為愛從人心發出,更加符合人的天性。」二十七年的牢獄,曼德拉失去了肉身的自由,卻獲得了心靈真正的解放。受過苦難的磨練,他的心沒有變得冷酷僵硬,反而變得更加柔軟溫和。他對敵人的仇恨減少了,對自己的基督教信仰有更深的反思。
清皇室後裔愛新覺羅‧寶珣牧師認為,曼德拉之所以能夠一生致力於終結南非種族歧視的志業,是因為他十分明確自己從上帝那裡領受的呼召和使命。曼德拉所體現的,不僅是對人生目標的堅持、忍耐、寬恕,這些美德都衍生自宗教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