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映禎南投報導】南投縣草屯鎮上有座慈德宮,廟身建築是葫蘆造型,廟殿前方的拜亭像個斗笠,造型特殊。廟方表示,慈德宮的造型建築是神明給的靈感,可從上而下飽覽草屯平原景色,每逢周六、日遊客和香客最多。
慈德宮廟址原本是座果園,園內有棵樹齡超過三百年的大榕樹,樹下有座小土地公廟,地主張文杞有一天夢到土地公說,希望能在此長住,因此張文杞捐出土地,並四處奔走籌措建廟資金,於民國六十八年動工,七十三年落成,廟宇型狀依照神明的希望採用「臥蘆」,拜亭則為斗笠型,分成前、後殿,前殿供奉土地公,後殿則是如來佛。
廟方人員表示,台灣所有廟宇都是「四角屋」,慈德宮的圓形造型廟身,要先打好兩層板模,再將泥漿灌入,工程浩大。廟身外圍以泥塑的龍鳳作成雕飾,並漆成鮮紅色,刻紋和裝飾複雜華麗。慈德宮前方還有一龍柱,高約八層樓,柱身盤旋十九條飛龍,頂端雕刻一座觀音菩薩注視眾生;龍柱晚間會發光,遠望十分醒目。
慈德宮落成後,除了原供奉的六尺二如來佛像外,其餘神像都是信徒誠心供奉,短短幾年間,奉祀五十多尊神像,數量之多,也是全台廟宇少見。
慈德宮明年將興建一座「頌德閣」,奉祀太上老君,邀宗教研究者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