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變換內容的飯盒子,有著對清淨飲食的無比寄望。圖/花生娘
文/花生娘
熱熔熔的天氣何時方休?爽颯的秋氣平白被高溫給熔去大半,怕沒剩幾日的秋高氣爽;幸好走進市場,還能感受到秋日豐實的氣息,忍不住買回多色的時蔬瓜果,有玲瓏可愛的南瓜、淡綠軟嫩的秋葵、鮮橘光亮的柿子、汁多細緻的柚子……在小小的餐桌上還能展演一場節氣的盛宴。
可嘆的是,混油風波讓豬肉攤商的豬油再度缺貨,熟食攤則不厭其煩地澄清用油疑慮,一股浮動的不安氣氛,促使煮婦要捍衛起一家人的「食安」。女兒升上高中,學校不再有團體的外膳供應,我拿出深居櫥櫃裡的兩個不鏽鋼圓盒,決定為女兒準備便當。
既然是便當,準備起來最好是簡單方便,營養衛生才是重點,所以我無須清晨即起準備便當,只在前一天晚餐多煮兩碗雜糧飯,一份蛋白質(肉類或豆類)先準備好,再於當晚剩餘的菜餚中選出適合的菜色搭配,只需要多燙一份多色根莖菜蔬,譬如紅蘿蔔、花椰菜、蘆筍、玉米、菇類等等,先煮上七分熟,輕拌蒜末、鹽和橄欖油,第二天帶去學校完全蒸熟。這樣的菜色雖不花俏,但已營養充備,色澤誘人;開學至今小試身手後,發現準備便當並沒有想像中的繁複。
女兒原本覺得送蒸便當很麻煩,現在則感到有便當相伴,便利妥當,既不用急著去福利社搶購餐點(有時買不到餐食,只剩下零食可買),也不用訂購校外食堂的便當,女兒的同學反映外賣的便當菜色並不理想,難以入口。詢問之下發現,女兒的班上有將近一半的同學帶便當,會彼此察看菜色,也會互通有無,目前得到同學的評價是:「吃得好健康啊!」
打開女兒每天攜回的空空飯盒,心底好踏實!每日每日再次裝置著食物,成為女兒在校園生活裡滋養身心的逗點,即使只是簡單的炒飯、炒麵、水餃或燴飯,都比我們看不到的菜色和未知的食材來源,更讓人安心。
食不安全的年代,煮婦實在絲毫鬆懈不得,要五感挑食,更要手腳勤快,可謂是眼耳鼻舌身意面面俱到;雖則無法全面防護,但透過一個日日變換內容的飯盒子,給予孩子清淨飲食的寄望,也在一盒一盒之間表達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