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 煙花不堪剪──蘇小小傳說(下)
其實有關蘇小小的墓址,歷來有許多不同的說法。
根據南宋‧吳自牧著《夢梁錄》、南宋‧潛說友所撰《咸淳臨安志》,或宋末元初人周密所著的《武林舊事》都說墓在湖上;但宋人何薳撰《春渚紀聞》,說墓在「廨舍後」;清朝陳樹基《西湖拾遺》,則記述墓在「西泠橋側」;另根據唐代陸廣微《吳地誌》的說法,墓更是遠在嘉興。因此,蘇小小墓就開始鬧了雙胞疑雲,而且各自堅持自己才是正統。
不過,根據明朝郎瑛所著《七修類稿》中〈蘇小小考〉一文的說法是:曾有兩個蘇小小,一個是南齊人,一個是宋朝人。前者與著名的南朝民歌《蘇小小歌》有關,後者與讀書人趙不敏有故事。
我也認同這樣的觀點,因為古樂府的〈蘇小小歌〉就有「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的句子。這西陵應該就是今杭州西湖畔的西泠,別無他處了!但無論如何,嘉興的蘇小小墓今已杳然無跡;而杭州的蘇小小墓也已歷經滄桑,而非本來面目了。
雖然明代書畫家徐渭來此憑弔時,墓還是完好。但到了清雍正十(一七四六)年,畫家鄭板橋卻因曾到西湖西泠橋畔遍尋蘇小小墓不果,寫信向熟悉西湖掌故朋友杭世駿打聽墓地所在:「燮到杭州,遍詢蘇小墓所。皆云西泠橋畔,是其埋玉處也。然禾郡至今有蘇小墳,未知孰是?竊意蘇小或葬錢塘,未必即在湖畔。博物君子,必有灼見。雖閭巷瑣事,大雅所不屑道。在名士風流,未嘗不深考也。希指示,幸甚!幸甚!堇浦詞兄。弟燮狀。」
可見到了清代,西泠蘇小小墓已然湮滅無存。後來沈復在他的《浮生六記‧浪遊快記》中說:「蘇小墓在西泠橋側。土人指示,初僅半丘黃土而已,乾隆庚子聖駕南巡,曾一詢及,甲辰春復舉南巡盛典,則蘇小墓已石築其墳,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書曰:『錢塘蘇小小之墓』。從此弔古騷人不須徘徊探訪矣。」
可見為了討好乾隆皇帝才在原址復建蘇小小墓,卻也造福前來尋訪的墨客騷人,不會像鄭板橋一樣遍尋無著了!
後來蘇小小墓上又被築了一個六角攢尖頂亭保護,以避風吹雨打。根據清人王韜記述:「蘇小小墓在山麓,繞孤山行數百步即是,近為特鑒堂將軍所修治,建亭其上,題曰慕才。」
蘇小小墓就這樣以有亭子庇護的型態留存了下來。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時,才被紅衛兵破壞殆盡。
大陸改革開放後,杭州市政府於二○○四年決定重修蘇小小墓,由園林專家孟兆楨根據老照片反覆推敲後重建。
沈復對於蘇小小有這樣一小段評論:「余思古來烈魄忠魂堙沒不傳者,固不可勝數,即傳而不久者亦不為少,小小一名妓耳,自南齊至今。盡人而知之,此殆靈氣所鐘,為湖山點綴耶?」
也難怪沈復如此感嘆。歷代文人對蘇小小的傾慕之情,實已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不只作詩為文傳頌不已,人人到了西湖,也非要尋蘇小小墓憑弔一番不可。清代詩人袁枚甚至還刻有一印:「錢塘蘇小是鄉親」而引蘇小小為榮呢!
有趣的是,正史上蘇小小的生平記載實在付諸闕如,所以,甚至有人對是否真有這樣一號人物是存疑的。
不過,「蘇小小」之所以能如此贏得風流千古的美名,應該是因為〈蘇小小歌〉挑起了文人骨子裡無端浪漫的想像的緣故吧?這種想像,才使得這首古樂府激起的漣漪,能迴盪在中國文學的時空裡歷千年而不息!
到了這個地步,蘇小小這個人的真真假假,已然不是那麼重要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