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客家菜 文/蔡秀美 圖/吳慧 |2014.09.20 語音朗讀 304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豆皮絲瓜 食材:絲瓜一條、豆皮數片、竹鹽些許、花生油些許 圖/吳慧 豆皮絲瓜 食材:絲瓜一條、豆皮數片、竹鹽些許、花生油些許 圖/吳慧 豆皮絲瓜 食材:絲瓜一條、豆皮數片、竹鹽些許、花生油些許 圖/吳慧 文/蔡秀美 圖/吳慧 眷村改建,一條龍的眷舍直立起來,變成數棟十幾層樓高的大廈,記憶中的場景只剩下村子邊的傳統市場,以及市場內小孫子百坐不厭的電動搖搖馬。 兒時的眷村,無論來自中國大陸的哪一個省分,大家都會講四川話,客家籍的母親也不例外;母親的台語也說得「輪轉」,每個人都稱讚她有語言天分。 除了四川話之外,家中的料理並沒有入境隨俗,儘管父親是道地的四川人。 村子裏的各家女主人來自大江南北,每位婆婆媽媽都有獨特的私房菜,相較之下,母親的客家料理,菜式簡單,清淡而不油膩。只是,母親擅長的客家米食卻少有表現機會,因為當時軍人配給的眷米,應付三餐都嫌不足。所以,記憶中最鮮明的客家菜,應該是「絲瓜炒蛋」了。 六十年代的台灣,許多家庭都買不起肉,茶園長大的母親為了孩子們的營養,時常在後院養幾隻雞。煤球爐煮出的焦黃鍋巴,泡泡水就成了雞飼料。印象中教子甚嚴的母親最溫柔的時候,就是捧著剛生下的溫熱雞蛋,讓孩子輪流摸一摸。 母親的絲瓜炒蛋,是家裏夏季最常見的料理,大油將雞蛋煎得外酥內軟,略微拌碎後加入絲瓜同炒,脆脆的煎蛋泡在絲瓜湯汁裏,有點肉的嚼勁。 這道菜是家中孩子的最愛,尤其是玩到一半被叫回來吃飯的哥哥,白飯配上稠稠的絲瓜湯汁,不用嚼就吞了下去,眼睛還望著聚集在家門口要他「吃快一點」的玩伴。 近年來,民眾對於本土飲食有了自覺與反思,台菜與客菜都逐漸受到市場歡迎,客家小炒、薑絲大腸、福菜苦瓜都成為宴客名菜,但是,我卻沒有在客家餐廳中看過「絲瓜炒蛋」的菜單,儘管偶感疑惑,仍然將這道陪著我成長的料理視為客家菜。 母親去年往生,今年夏天的絲瓜炒蛋多了思念的味道,經常想起母親由後院捧回雞蛋的開心表情。 我突然了解,在那個買不起肉的窮苦年代,絲瓜炒蛋或許只是母親所發明的一道家常菜,除了補充一些蛋白質外,也讓孩子滿足一些吃肉的口感! 豆皮絲瓜 食材: 絲瓜一條、豆皮數片、竹鹽些許、花生油些許 作法: 1. 絲瓜去皮切長條片、豆皮切塊狀。 2. 油熱後,竹鹽與絲瓜入鍋拌炒,加蓋燜煮。 3. 豆皮入鍋輕輕拌炒,再蓋上鍋蓋燜一分鐘盛盤。 貼♥叮嚀: ˙未煮熟的絲瓜口感更佳。 ˙已近絲瓜產期尾聲,秋瓜久煮易變色,建議不要久燜。 ˙豆皮原本就是熟的,加熱後增添蛋白質香氣即可,勿需久煮。 前一篇文章 徵稿 下一篇文章 蔬食生活 清淨飲食 享受身心平衡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3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4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5【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6【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7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08【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9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10總統:對等尊嚴 台願與陸交流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養生百味】夏火炙心 以苦降之【逸饗蔬食】秋日饗宴 台灣蘋果鮮脆入菜【蔬食百味】 田園豆包【賣菜郎說菜經】 瓠、匏、扁蒲 葫蘆裡賣什麼瓜【節氣養生】 白露 掌心的甜糯 五穀黏豆包【植感滋味】 花椰菜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