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解縉是明朝初年時,受到注目的政治人物。他五歲時就能吟詩作對,被認為是天才兒童,十九歲時考上進士。大凡天才型的人物,頭腦雖好,却不太會處理人際關係。
解縉年紀輕輕,跟在朱元璋皇帝身旁,竟敢上萬言書,批評法令過於嚴苛多變,導致民不聊生。解縉還上策論,認為分封諸王將來會有內亂的隱憂。平時喜怒無常的朱元璋,竟能容忍解縉的言論,只是將他放回故鄉,以留職帶薪的方式,要他十年後再回來。
但到了第八年時朱元璋就駕崩了,解縉提前回到南京城述職,但因他在朱元璋時期,就因恃才傲物得罪許多人。當時他的母親去世,父親高齡九十,反對他的人就以解縉不孝為名,將他貶官到偏遠地區。他後來請人向建文帝說好話,好不容易才回到南京擔任翰林待詔。
燕王朱棣發動「靖難」成功,朱棣要方孝孺起草詔書,方孝孺不從,遭到朱棣誅十族;解縉則是「叩馬首迎附」,以一代才子之姿,草擬詔書,從此受到重用。
解縉曾說自己寧願成為有瑕疵的美玉,也不願成為沒有瑕疵的一塊石頭。明成祖朱棣把自己比喻為唐太宗,並勉勵解縉成為魏徵,勇於進言勸諫。明成祖當然不是唐太宗,解縉卻真的把自己當成魏徵,不管是評論時事還是人物,都相當的犀利。他不結黨營私,謀國而不謀身,所以受到明成祖的信任,卻也在背後遭到許多人暗箭射傷。
原來明成祖曾詢問解縉他的兒子中誰可以當皇位繼承人,解縉認為皇長子朱高熾仁孝敦厚,又是嫡長子,且朱高熾的兒子高瞻基品德良好,是明成祖的好聖孫。
明成祖其實不太喜歡肥胖的長子,反而寵愛帥氣又一表人才的次子朱高喣。但解縉的一番話,讓明成祖決定立朱高熾為太子,從此「二殿下」朱高喣就成了解縉最大的暗箭。
朱高喣與錦衣衛指揮使紀綱以太子監國時,解縉私下會見太子,向明成祖告狀。明成祖將解縉下詔獄,交由錦衣衛查辦。最後錦衣衛揣摩上意,將解縉埋在雪中活活凍死,一代才子,死時年僅四十七歲。
(相關內容在下午三點警廣FM104.9頻道《一點新樂園》節目同步播放,歡迎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