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期都會在媒體上看到公共圖書館被當成避暑勝地,美好閱讀空間因民眾湧進,脫序、變調的報導。
這學期的課程,我特別將「如何成為有品質的愛書人」單元,以討論方式進行。
我帶學生觀看新聞報導,某國立圖書館熱鬧如周年慶的景象:讀者喧嘩、小孩跑跳,部分人把圖書館當成免費享受冷氣的地方,或趴或坐或躺在椅子上睡覺……。
看完影像中的畫面,學生感受深刻,有人搖頭歎息,這是一座耗費鉅資、館藏豐富、設備新穎、民國一○一年才啟用的嶄新圖書館,此刻呈現的卻不是一座有品質的圖書館。
一座有品質的圖書館,除了館藏、設備、空間、服務人員,每一位使用者都是關鍵。
圖書館提供資源與設備予讀者使用,相對的讀者也應遵守規範、盡到讀者之責、自我要求成為有品質的讀者,方能享有使用的權利。
不是喜歡看書就是愛書人,究竟怎樣才是有品質的愛書人?學生提出很多看法。
有品質的愛書人愛護圖書:不折書、不在書上畫線、不留痕跡、不看書時平整放好、維護書籍的整潔與完整。
有學生說:每次借書就像許下一個承諾,要愛惜書本,準時歸還,要為別人著想:進圖書館保持安靜、腳步放輕,將手機調成震動、專心看書不影響別人、離開座位時記得把椅子靠好、看完書物歸原位。
有品質的愛書人不在館內奔跑、玩遊戲、喧嘩,不在館內飲食、將自己的垃圾帶走、保持座位的乾淨,方便下一個使用者。不使用電腦玩遊戲、不在圖書館睡覺、不穿拖鞋進館、不公器私用在電源插座充電、懂得感謝服務的人員……。
期盼藉由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推動,指導學生運用圖書館的正確態度與知能,增進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導孩子成為有品質的愛書人。
李向前(新北市/圖書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