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佛館 與北宋阿育王塔相會

郭士榛 |2014.09.13
2250觀看次
字級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左起)、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策展人李天凱與佛光山寺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共同揭開千年古物「銀阿育王塔」神祕面紗。
佛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銀阿育王塔為北宋文物,二○○一年在浙江杭州市雷峰塔地宮出土,現為浙江省博物館館藏。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北宋時期的「銀阿育王塔」昨日首次展現在國人眼前,這項佛教文物的開箱展示,是為二十日首度跨海來台、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展出的「七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術展」暖身,屆時將生動呈現從五代、漢代至明代,跨越一千五百年仍存留的佛教珍寶。

由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的「七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術展」,昨日舉行開箱典禮,開箱展示的「銀阿育王塔」屬於北宋時期文物,二○○一年在浙江杭州市雷峰塔地宮出土,現為浙江省博館館藏。這座「銀阿育王塔」,塔身內用金棺盛裝「佛螺髻髮舍利」,是當年吳國王錢弘俶建造皇妃塔,後稱雷峰塔的核心所在。

這項大展以二○○八年出土於北宋長干寺(今金陵大報恩寺)地宮的「七寶阿育王塔」最受矚目,塔高近一百二十公分,是至今中國出土體形最大、雕刻最精美、最具史料價值的阿育王塔。佛陀紀念館長如常法師說:「稱為塔王的原因,是因為它比所有塔都高三倍,塔身鑲有金、銀、琉璃、水晶、硨磲、赤珠、瑪瑙等七寶而得名,結合最精美的工藝,銘文最多。在整個作品上有四百五十二顆寶石,寶石裡含藏著佛教故事,塔王出土時,裡面還含藏佛陀舍利。」誠為中國佛教史上難得一見的藝術珍品。

由七寶阿育王塔塔上的文字看來,主要由諸多揚州人士捐資鑄造而成。揚州在唐宋時期,是中國金銀器具製造的重鎮。在阿育王塔內保存佛頂骨舍利的鎏金銀槨、金棺、鎏金銀函、鎏金蓮花寶子形銀香爐等都是宋代的精湛工藝。

集五大博物館精華

此展共匯集來自南京博物館院、南京市博物館、蘇州博物館、浙江博物館及四川博物院,屬中國南方五個博物館共八十八組件的精品,年代跨越一千五百年,其中二十七組屬於中國一級文物。展出作品包含舍利容器、佛像、菩薩像、十一面觀音像、搖錢樹座等等,呈現佛教在南方的發展。

特展二十日至十二月七日在佛陀紀念館展出,同時首度引進iBeacon新世代展覽功能,民眾只要接近,展品就能自動透過行動通訊,秀出詳細介紹,透過新科技欣賞佛教古文物之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