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凱平
孔子少年時,拜師襄子學鼓琴。
由於天資聰敏,不出十天,師襄子就教會了他一首曲子,並準備給他增加學習內容。但孔子卻說:「不行,我現在還只記住了曲譜,並沒有領會彈奏技巧呢!」師襄子很讚許地讓他繼續練習彈奏技巧。
過了十天,師襄子認為他的彈奏技巧掌握得不錯了,又打算給他增加內容,孔子卻又說:「不行,我光會彈奏,還不能體會樂曲的意境呢!」師襄子從來沒有遇見過這樣不追求學習進度的學生,但也不由得不對他的開心刮目相看,於是撚鬚頷首,笑著讓他繼續去體會樂曲的意境。
又過十天,師襄子試探著問:「現在可以學新曲了嗎?」想不到孔子仍然搖搖頭說:「不行!我雖已能領會樂曲意境的妙趣,卻還不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作者,竟然能作出如此意境高遠的樂曲,請再給我一點時間吧,我一定要神會這個作者。」師襄子被他說得目瞪口呆,但也不得不深加讚賞,便不再催促,由著他去自由地探究。
就這樣漸漸地,師襄子發現孔子的神情變得莊嚴,目光變得深邃,舉止從容、談吐高雅,整個人從氣質上都有了全新的改變。
不久,孔子就主動找師襄子,說:「老師,我終於領悟到這位作者的精神氣度了:他一定是皮膚黝黑結實,身材高大威猛,目光深遠堅定,就像是一個統治著諸侯的王者,這個作者應該非文王莫屬,因為只有他才能作出這樣氣勢恢宏的樂譜呀!」
聽了孔子的話,師襄子驚得避席而拜,說道:「這真的就是〈文王操〉呀!」(操,古指琴譜,〈文王操〉就是周文王作的琴譜。典出《史記‧孔子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