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每逢氣溫下降,許多老人家就會出現胸悶、氣喘等胸腔問題,如果檢查確認沒有急性問題,中醫師建議可中西醫併用,以西醫控制病情,中醫改善生活品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黃伯瑜指出,一位八十歲的老先生,有近十年胸悶、氣喘、咳嗽老毛病,有時還會心悸,經診斷有「缺血性心臟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長期服用阿斯匹靈、乙型受體阻斷劑、支氣管擴張劑、化痰藥等。身體狀況隨著一波波天氣變冷愈來愈明顯,然而回診檢查心、肺的功能並無明顯惡化,於是至中醫求診。
醫師建議患者同時服用中藥治療約四周後,即感覺咳嗽與痰量明顯改善,半夜發作胸悶的次數及程度不像以前那麼嚴重,走較遠的路或爬樓梯也沒有以前那麼容易氣喘和心悸,因此建議繼續同時接受中西醫合治一段時間。
黃伯瑜說,無論是心血管疾病或是慢性肺部疾病,常會同時出現胸悶、氣喘等症狀,中醫統稱為「胸痹」,痹即是「閉」的意思,指氣血閉塞不通;此與現代醫學指的心臟缺血,或是呼吸道阻力增加導致缺氧,意思相近。
傳統中醫並不使用胸部X光、肺功能、心電圖、心導管等檢查,因此在治療藥物使用上,就會同時兼顧心肺,才能避免誤診誤治。
同時接受中西醫治療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兼取二者之長│西醫控制病情、降低死亡率。中醫改善生活品質、減少藥物副作用。
但是醫師提醒,由於每個人的體質、病情不同,服用的西藥也不同,因此若想要同時接受中西醫治療,絕對不可自行服用偏方,應尋求中醫師,說明目前所服用藥物及所作過的重要檢查結果,以利醫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