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訊綜合外電報導】日本滋賀縣文化財產保護協會上周六從大津市關津遺址十三世紀河道遺跡中,發掘出土一塊繪有中國道教神像的木板,這塊木板估計被用於當時治水或防治疾病的祈願活動,有助於了解當時的宗教觀。
道教奉黃帝為始祖,老子繼黃帝思想著《道德經》而成根本經典,其思想、信仰、歷史、節誕、儀式、修煉、美學等,約在七世紀傳入日本神仙長生思想和方術。
到十五世紀,道教勸善書《太上感應篇》在日本流傳。至今沖繩縣還保存一些民間道教信仰,如供奉灶神、土地神、城隍神、媽祖、關帝君等。
現在,除了華人在函館、橫濱、大阪、神戶、長崎等地建立的關帝廟,日人也興建了道教宮觀,如在東京西部大岳山上就有座多摩道院。
福島縣也有一座「池拔利道觀」(音譯),創始人早島正雄一九九一年率逾百位信徒組成朝聖團,前往北京白雲觀謁祖朝聖。白雲觀經師為日籍道友舉行祈福消災延壽法會,並贈道服、道巾,至今,已有數百位日本信徒前往朝拜。
日本佛教僧侶小柳司氣太(一八七○至一九四○年),是東京帝大漢學文學博士,一九二一年曾到中國考察,在全真教北京白雲觀,取得宮觀生活的第一手資料。兩年後,他以授課講義為底本,寫成《道教概說》出版,後由商務印書館譯成中文。
在《道教概說》中,小柳司氣太提出許多觀點,包括道教起源於神仙家、上古宗教及民間信仰的結合;另對於道教發展史,將區分成開創、完成、唐宋、分派、衰亡等五個時期,至今仍具影響力。
一九五○年,福井康順等四十餘人於東京大學發起成立日本道教學會,福井康順為第一任會長。該會於一九五一年創辦雜誌「東方宗教」,每年發行兩期;自一九八九年起,每兩年頒發日本道教學會獎,以鼓勵新生代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