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晚清藏書家楊守敬自日本獲得較早針灸禁忌書《黃帝蝦蟆經 》,記載月亮盈虧代表不同時間針灸的禁忌穴位。
楊守敬隨當時駐日公使何如璋赴日本,時逢明治維新,大量漢籍被賤賣或棄置,愛書的他以購買或交換獲得許多罕見善本,包括針灸禁忌專書《黃帝蝦蟆經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副研究員許媛婷指出,《黃帝蝦蟆經》是最早針灸禁忌書,明確記載從初一到三十每天月亮盈虧變化,書中每頁配有一圖與文字,圖上方是月亮、下方是人體及針灸禁忌部位,右側輔以文字說明。她舉初一為例,「月生一日,蝦蟆生頭喙,人氣在足小陰,至足心,不可灸傷之,使人陰氣不長,血氣竭盡洩利,女子絕產生門塞,同神。」她說,初一蝦蟆頭和嘴露出一些,此時人氣血在足部,不可針灸「足小陰」,若針灸則陰氣不生,血氣泄漏。
許媛婷說,從初一到三十,由腳足往上,針灸禁忌穴位隨每日月亮盈虧而不同。該書指出月亮盈虧由月亮上玉兔及蝦蟆主導,蝦蟆可稱為蝦蟆或蛤蟆,或視為蟾蜍,治療五臟時,要注意四時及五行避忌處。她表示,一般人認為月亮上有嫦娥和玉兔,史書上記載最早是玉兔,西漢時增加蝦蟆,晉代後由嫦娥取代。
《黃帝蝦蟆經》從中國傳到日本後,在江戶時代被編入醫學館督事丹波元胤刊敬業樂群樓所刊的「衛生彙編」第一集,書中收藏印記包括「小島氏圖書記」、「宜都楊氏藏書記」、「星吾海外訪得秘笈」、「楊印守敬」等。許媛婷表示,《黃帝蝦蟆經》著作者未知,成書年代可能是在漢朝前後,傳入日本後,由當時幕府醫官小島家族整理出版,書上還有小島尚真校讀紀錄,後來由楊守敬購入。
國立故宮博物院「鄰蘇觀海—院藏楊守敬圖書特展」展期到二○一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展覽分為「其人其藝」、「東瀛訪書 」、「靜觀寰宇」及「圖書流傳」四個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