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整體環境卻對銀髮族不夠友善。衛福部昨公布一項高齡友善城市調查指出,長輩最怕遇到「電話自動語音系統」服務,不知如何跟冷冰冰的「機器人」對話;此外,不滿意的還有「人行道及騎樓的平整性」、「提供老人工作就業機會」及「大眾運輸候車環境」,值得各縣市政府參考改善。
國民健康署昨日舉辦《高齡友善城市,全台總動員》新書發表會,並發布一項針對銀髮族所作調查結果,共針對兩千一百四十四名、六十歲以上的長者進行調查,就二十九個題目詢問滿意度,評分「最高給四分,最低給一分」,結果以「敬老與社會融入」面向的平均分數最高。
調查進一步分析,長者對經常搭乘的大眾交通工具(巴士、客運、捷運)的票價,以及外出辦事時服務人員說話的音量、速度,感到最滿意,都以三點一二分並列最高,為滿意度第一名。
至於滿意度吊車尾的項目,則以老人工作、就業機會的二點三七分最低,其次則是打電話詢問或聯絡辦事時都直接進入「電話自動語音系統」,老人家普遍難以接受,因此,整體滿意度僅得二點五一分。
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表示,調查結果,值得全台各縣市政府參考。如各縣市推出搭公車、捷運享有敬老票或免費搭車等福利,廣受銀髮族的肯定,而站在第一線服務的單位或機關服務人員,面對銀髮族時的親切態度,也深得老人家的心。
邱淑媞建議,針對銀髮族普遍不滿意項目,如「電話自動語系統」,各縣市政府在針對較多銀髮族需要服務時,不妨改用真人服務,不要再用冷冰冰的電話錄音、機械人式應答,讓老人家無言以對。
邱淑媞也點名幾個「老人縣」,包括雲林縣、嘉義縣、南投縣與澎湖縣的老年人口比率皆已超過百分之十四,而台東縣、苗栗縣、台北市也逼近百分之十四大關,估計台灣四年後即會全面邁入「老人國」。她強調,有了友善的環境,才能吸引長輩邁開大步外出趴趴走,提醒各縣市政府應抓緊時間,努力改進、打造對長者更友善的城市。